大豆异黄酮的降血糖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降血糖作用

一、大豆异黄酮的降血糖活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鑫丹[1](2021)在《核桃内种皮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桃(Juglans regi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分布广泛,坚果年产量在400万吨左右,但核桃内种皮、分心木、青皮、花粉等副产物利用率低。前人研究显示,核桃内种皮含有大量多酚、黄酮等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开发成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本文以核桃内种皮等副产品为供试材料,对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组成及多酚类化合物鞣花酸的降脂和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供试7种不同组织部位的核桃材料(叶片、花粉、青皮、分心木、内种皮、带皮种仁、去皮种仁)中,核桃内种皮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36.80 mg GAE/g AE、282.18 mg RE/g AE,且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RAP还原能力最强。内种皮醇提物的不同极性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EAE)总酚含量最高,为565.47 mg GAE/g EAE,且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RAP还原能力最强,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1.361μg/m L)为阳性对照VC(IC50=4.704μg/m L)的3.46倍。(2)油脂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物(EAE)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极性萃取物,添加0.02%EAE能使核桃油的货架期从68.8 d延长到84.8 d,使猪油的货架期从270.4 d延长到352.0 d。(3)利用HPLC-ESI-MS-MS技术在EAE中共鉴定出46种抗氧化活性物质,包括20种黄酮类和26种多酚类物质。两类物质含量最高的分别为柚皮素和鞣花酸。EAE中游离鞣花酸为68.29 mg/g EAE,对其酸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为:三氟乙酸浓度3.5 mol/L,温度95℃,时间3.5 h,此工艺条件下总鞣花酸含量为573.01 mg/g EAE。(4)内种皮鞣花酸经碱溶酸沉处理,其纯度由44.91%提高到93.58%。对纯化后鞣花酸进行体外降脂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浓度5 mg/m L时,其结合胆酸盐的能力为辛伐他丁降脂药的81.19%,p H 7条件下吸附胆固醇能力为辛伐他丁的85.41%;体外降血糖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后鞣花酸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能力IC50为5.954μg/m L,是降糖药阿卡波糖(IC50=1.933μg/m L)的32.47%,抑制α-淀粉酶活性能力IC50为88.688μg/m L,为阿卡波糖(IC50=9.151μg/m L)的10.32%。综上认为,核桃内种皮乙酸乙酯萃取物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及抗油脂氧化活性,其酚类主要化合物鞣花酸有较强的降脂和降血糖活性,这为核桃内种皮作为新型植物源抗氧化剂开发以及带皮核桃仁作为保健食品辅助降脂和降血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郅丽超,张琳依,梁馨元,夏青,程晶,任丹丹,何云海,汪秋宽[2](2021)在《天然活性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代谢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对机体血糖水平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竞争性的抑制小肠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吸收从而有效降低血糖。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会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天然活性成分药效温和,毒副作用小,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天然活性成分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调节血糖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多糖、皂苷、生物碱、黄酮、多肽、萜类等天然活性成分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研究,以期为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降血糖保健食品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郝光[3](2020)在《蓝刺头黄酮对C2C12骨骼肌细胞和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抵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胰岛素抵抗(IR)是Ⅱ型糖尿病(T2DM)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是由各种因素导致胰岛素类靶器官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降低,进而引发高血糖。因此,研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以及研发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已成为当前防治糖尿病的热点之一。多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在此方面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蓝刺头黄酮作为其中之一种,同样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蓝刺头黄酮对胰岛素抵抗作用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探究蓝刺头黄酮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抵抗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本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蓝刺头黄酮(ELTF)的提取方案,通过RT-PCR和Wester blot检测ELTF作用体外试验构建胰岛素抵抗小鼠C2C12骨骼肌细胞模型、体内试验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构建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肌肉组织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本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蓝刺头黄酮的提取方案:具体参数为无水乙醇、提取时间为120min、料液比为1:50、提取温度为65℃,实验得率为7.18%。2、蓝刺头醇提物经5kDa中空纤维素膜过滤、乙酸乙酯3次萃取、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3次萃取、乙醇处理30~80目聚酰胺粉过滤后得蓝刺头黄酮纯度为 84.8%。3、通过马血清培养基培养C2C12小鼠成肌细胞4d后分化成为小鼠C2C12骨骼肌细胞;在试验最大安全浓度内,通过棕榈酸诱导的小鼠C2C12骨骼肌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效应的最适浓度为0.2mmol/L。4、使用CCK-8法评定ELTF作用24h的最大安全浓度为200μg/mL;试验各ELTF剂量组作用24h后与模型组相比,可显着增强胰岛素抵抗型小鼠C2C12骨骼肌细胞耗糖量(P<0.05)。5、使用RT-qPCR检测小鼠C2C12骨骼肌细胞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ELTF 可提高AMPK、GLUT4、IRS-1、Pparγ、PI3 Knase p85mRNA 表达量(P<0.05);使用Western Blot试验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ELTF各剂量组可显着提高AMPK表达量(P<0.05)、ELTF低剂量组可显着提高GLUT4表达量(P<0.05)、ELTF低、中、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IRS-1表达量(P<0.05)、ELTF低剂量组可显着升高Ppary表达量(P<0.05)、ELTF低剂量组可提高PI3 Knasep85表达量。6、使用ELTF作用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28d,与空白对照组体重相比较,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模型组体重显着降低(P<0.05),ELTF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体重均降低,其中高、低剂量组差异显着(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模型组、ELTF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血糖均升高,差异显着(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和ELTF高、中、低剂量组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模型组TC、TG和LDL含量显着升高(P<0.05);HDL含量降低不显着(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ELTF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TC、TG、LDL、HDL含量均升高或降低不显着(P>0.05)。7、使用RT-qPCR检测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骨骼肌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 ELTF 可提高AMPK、GLUT4、IRS-1、Ppary、PI3 Knasep85mRNA 的表达量(P<0.05);使用Western Blot试验检测相关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ELTF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AMPK表达量(P<0.05)、ELTF低、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GLUT4表达量(P<0.05)、ELTF各剂量组可显着提高IRS-1表达量(P<0.05)、ELTF低剂量组可显着升高Ppary表达量(P<0.05)、ELTF高剂量组可提高PI3 Knasep85 表达量(P>0.05)。结论:1、蓝刺头黄酮的提取方案为无水乙醇、提取时间为120min、料液比为1:50、提取温度为65℃,实验得率为7.18%。蓝刺头醇提物经中空纤维素膜过滤,再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再用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再用乙醇处理30~80目聚酰胺粉过滤最终可得到纯度为84.8%的黄酮2、ELTF可显着增强由棕榈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型小鼠C2C12骨骼肌细胞的耗糖量。ELTF可改善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脂情况,降低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有效的改善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抵抗状态。3、ELTF可通过调节相关AMPK信号通路基因及蛋白的调控而改善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及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抵抗。

张冀凡[4](2020)在《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纯化及活性研究》文中认为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L.Y.Ma et L.R.Wang)是木兰科木兰属玉兰亚属的花卉新种。作为一种观赏花木,花期过后,绝大部分花瓣未能得到有效加工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加快红花玉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现在,国内外针对红花玉兰的研究尚不全面,主要集中在生理特性、遗传育种等方面,对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的相关研究未有报道。黄酮类物质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消炎、抑菌等多种生理效用。针对以上现状,本课题系统研究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生理活性及组分鉴定,并以白玉兰为参照。旨在获得纯度较高、活性较强的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使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为红花玉兰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超声波辅助提取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参数为:超声温度69℃,超声时间40 min,乙醇浓度56%,液料比60 m L/g,在此条件下,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实际提取率为13.91%,是最优提取条件下白玉兰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2.7倍。(2)AB-8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以白玉兰为参照,通过考察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条件进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黄酮类物质浓度0.81mg/m L,p H值2.0,上样流速1.5 BV/h,后用8 BV去离子水洗去杂质,水洗流速4.5BV/h,最后用80%乙醇作为洗脱剂并以4.5 BV/h流速洗脱。在此条件下,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纯度由25.67%上升到73.80%,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纯度由10.18%上升到51.35%。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对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纯化效果。(3)相较于黄酮类粗提物,纯化物有着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当浓度为0.12 mg/m L时,红花玉兰黄酮类纯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2.46%、81.86%,总还原能力也随着纯度的提高而增强。1.2 mg/m L的红花玉兰黄酮类纯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82.64%,最为接近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89.70%。1.2 mg/m L的红花玉兰黄酮类纯化物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抑制率分别为45.52%(BSA-Glu体系)和65.74%(BSAMGO体系),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为57.22%,均明显强于同浓度的白玉兰黄酮类纯化物。表明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有着更显着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4)利用HPLC-MS分别对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进行组分鉴定。研究发现,两种玉兰都含有槲皮素-3-葡萄糖苷、芦丁,但红花玉兰含有更丰富的花青素类黄酮物质,如芍药色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牵牛花色素,而白玉兰中未检测到此类物质。关联活性研究章节,推测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更为突出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与花青素的含量与种类有关。

陈红,徐君伟,马晗,关怀,马莉,王满元,仇峰[5](2020)在《大豆黄卷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大豆黄卷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系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的成熟种子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其性平,味甘,具有解表祛暑、清热利湿之功效。大豆黄卷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但直至2010年才被载入《中国药典》,历代医家记载其炮制工艺各异,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笔者拟系统整理与大豆黄卷相关的历代本草和现代研究文献,从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大豆黄卷含有蛋白质、异黄酮类、皂苷类等成分,用于检测这些成分的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UV),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对人体具有抗氧化、抗炎、抗骨质疏松、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功能活性,且炮制会使其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大豆黄卷中的功能活性成分,探究其制备过程中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药理活性的改变,探讨其药效作用机制,为其规范化炮制、现代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罗丹[6](2020)在《西蒙1号甘薯茎叶多酚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西蒙1号是一种药理价值极高的甘薯品种,在我国中原地区产量极低,而甘薯茎叶生长茂盛,产量极高。西蒙1号甘薯茎叶的降血糖作用已被证实,且大量研究表明其主要降血糖功效成分为多酚类物质,但具体何种多酚类物质具有降血糖活性尚不明晰,降血糖作用机制也尚未解明。本研究以西蒙1号甘薯茎叶为原料,首先采用微波-超声波辅助乙醇溶剂法和有机溶剂分离萃取法提取并分离纯化其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并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系统分析其组分构成;然后利用体外及动物模型考察甘薯茎叶多酚不同组分的降血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最后在优化漂烫方式及配方的基础上,研发具有降血糖活性的西蒙1号甘薯茎叶青汁粉产品,以期为西蒙1号甘薯茎叶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甘薯茎叶酚酸类物质由13种单一组分(1-CQA、5-CQA、秦皮甲素、原儿茶醛、3-CQA、4-CQA、咖啡酸、7-羟基香豆素、3,4-CQA、3,5-CQA、4,5-CQA、3,4,5-CQA、咖啡酸乙酯)构成,其中3,5-CQA含量(45.34±0.6%DW)最高;甘薯茎叶黄酮类物质由10种单一组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奈酚、香叶木素、棕矢车菊素、白杨素、柳穿鱼黄素)构成,其中紫云英苷含量(28.07±0.73%DW)最高。(2)原儿茶醛、咖啡酸乙酯、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抗氧化和体外降血糖作用最强;且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抗氧化能力与其体外降血糖作用呈正相关;此外,甘薯茎叶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IC50分别是329.55±1.22和250.00±0.79μg/mL,抑制类型为混合型可逆抑制。(3)口服甘薯茎叶多酚能显着减缓T2DM小鼠体重下降,降低血糖(降64.78%),提高口服葡萄糖耐量;改善血脂异常;促进胰岛素分泌(增100.11%),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肝糖原(增126.78%)和肌糖原(增135.85%)的合成,促进葡萄糖代谢;缓解肝脏炎症,抑制β细胞凋亡和修复胰岛结构;其降血糖作用机制可能是上调了肝脏中PI3K/AKT/GSK-3血和肌肉中PI3K/AKT/GLUT-4的信号通路,增强了糖原合成和葡萄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4)整棵漂烫组的甘薯茎叶多酚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是切分漂烫组的1.69倍和1.91倍,其铜、锰和维生素E含量显着高于切分漂烫组;甘薯茎叶超微粉的重力沉降物比率最低(49%);优化后的最佳配方为:将整棵漂烫、真空冷冻干燥后的甘薯茎叶经超微粉碎,复配2.5%黄原胶、1%乳酸钙、2%抗坏血酸、12%麦芽糊精、20%木糖醇和0.9%苹果香精。综上所述,西蒙1号甘薯茎叶多酚在体内外都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其青汁粉产品在天然降糖药物市场中有很大发展潜力。

何淑娟[7](2020)在《毛细管电泳法对抑肽酶效价及异黄酮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细管电泳技术因为其试剂和样品的消耗量少、分离效率高,同时毛细管又可以作为反应容器,在酶的效价测定、抗氧化活性物质和酶抑制剂的评价和筛选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分别开发了抑肽酶效价测定、异黄酮抗氧化活性评价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评价的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中,首次建立了通过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来测定抑肽酶效价的新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入口酶反应技术实现了底物、胰蛋白酶和抑肽酶的在线混合,使得酶促反应的发生、底物和产物的分离及检测同时在线进行。在4 min之内实现了抑肽酶效价的测定。研究过程中使用响应面设计系统地优化了胰蛋白酶和底物的孵育条件,在pH 7.6,浓度为17.39 mM的磷酸盐缓冲液、孵育时间为1.40 min的条件下得到了最优的孵育结果。分别在底物、胰蛋白酶和底物以及抑肽酶,胰蛋白酶和底物这三种不同的毛细管电泳系统中评估了该方法的重复性。底物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7%和3.1%,产物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1%和3.0%。在所建立的测定抑肽酶效价的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中,推导并建立了新的公式来计算抑肽酶的效价。总之,该方法测定抑肽酶效价时快速方便且环境友好。(2)以β-环糊精为改性剂,建立了快速分离测定6种异黄酮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并结合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在线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中以分离度和总迁移时间为响应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系统地优化了硼砂浓度和pH、β-环糊精浓度以及甲醇含量对6种异黄酮分离效果的影响。在运行缓冲液由25 mM硼砂、5 mMβ-环糊精和20%甲醇组成且pH为8.9的条件下,6种异黄酮达到最佳分离,总的迁移时间在8 min内。最后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应用于黄芪提取物、黄芪精口服液和黄芪注射液中6种异黄酮的含量测定以及黄芪注射液和黄芪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评价。(3)采用电泳中介微分析部分填充技术测定了9种异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从理论上预测和说明了9种异黄酮与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初步探索了异黄酮结构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中采用单一轮换法优化了底物对硝基苯酚-α-D-葡萄糖苷与产物对硝基苯酚的分离条件,在pH为8.5、20 mM的硼砂缓冲液和20 kV的分离电压下两者得到了最优的分离。我们还对影响酶促反应条件的各个因素包括:不同区带的进样顺序、孵育缓冲液的浓度、孵育缓冲液的进样长度以及孵育时间进行了优化。在最佳的条件下分别评价了9种异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初步研究了9种异黄酮作为抑制剂在酶促反应前后自身的峰高变化,为抑制剂活性评价的高通量毛细管电泳方法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毛玉平,张华文,项门们,李星春,史怀平[8](2019)在《大豆异黄酮对青年奶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豆异黄酮对青年奶山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21只5月龄西农萨能奶山羊母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分别为对照组(每天每只添加0mg大豆异黄酮)、SIF-1组(每天每只添加100mg大豆异黄酮)和SIF-2组(每天每只添加200mg大豆异黄酮)。试验期共35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28d。结果发现,整个正试期SIF-1组日平均采食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SIF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SIF-1组相对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内,SIF组和对照组在体尺指数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正试期第14天,SIF-2组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正试期第28天,SIF-1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SIF-2组(P<0.05)。SIF组和对照组血清中大豆异黄酮、生长激素、雌激素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但生长激素水平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动物机体对饲料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青年奶山羊采食量和生长速度,促进其生长发育。

魏铭,王申丽,杨海莺,邵丹青,孔杭如,牛兴和,陈历水[9](2019)在《血糖调控食品的研究进展与加工技术现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日常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一般通过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同时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利用功能性食品辅助药物调控血糖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血糖调控食品及功能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综述,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血糖调控食品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多糖、多酚、黄酮等主要的血糖调控功能因子,回顾了提取技术、微胶囊技术、干燥技术等血糖调控功能因子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血糖调控食品未来研究的前沿技术,包括仿生模拟消化技术、消费者研究与感官品质评价技术、组学技术,展望了血糖调控食品的发展前景,以期为降血糖资源的研究利用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姜凯腾[10](2019)在《软枣猕猴桃多糖黄酮降尿酸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于2017年已突破1.7亿人,现今HUA在我国已成为除糖尿病外,患者第二多的代谢类疾病。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e)又名软枣子、迷你猕猴桃和猕猴梨。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被认为是维生素C,维生素B8,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叶绿素,酶猕猴桃蛋白酶和抗氧化剂以及膳食纤维的极好来源。本试验以8个品系的软枣猕猴桃为原材料,对多糖黄酮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并对其降尿酸的功能进行研究,弥补全世界关于AAP、AAF降尿酸活性研究的空白,为今后利用软枣猕猴桃资源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野生软枣猕猴桃因为产地的不同、品系的不同,其性状表现差异较大,果形以圆形略长为主,部分为长圆大、球形。单果重范围在4.18~20.95 g,维生素C含量高达428.41 mg/100 g,可滴定酸含量为0.09~0.3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7~18.97%,还原糖含量为2.94~11.93%。这8个品系中均含有萜类、酚类、鞣质、挥发油脂类、黄酮及其苷、多糖及其苷,均不含有皂苷。(2)8个品系的AAP含量在0.237~0.701 mg/m L。通过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说明8种品系多糖均含有-NH2、-OH或-NH-基团。品系1、4、5、6和8为中性多糖,其以α-型糖苷键为主;品系2为均一性多糖;品系3和7为酸性多糖,其以β-型糖苷键为主。1022 cm-1附近有特征吸收峰说明该多糖的单糖主要为葡萄糖。AAP峰形分析结果表明,品系1、3、4、5和6的峰形为凸形峰,品系2、7和8的峰形为阶梯峰。根据多糖红外光谱中各特征峰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推断出多糖结构的某些特征。品系1、3、4、5、6的功能相似,可能具有降血糖降血酯、抗心肌、免疫调节、治失眠、治疗便秘、治疗糖尿病、治疗慢性肝炎等作用。品系2、7和8可能具有降血酯血糖、减肥、抑菌、治疗痛风等作用。(3)8个品系的AAF含量在0.070~0.203 mg/m L。对AAF的提取分离检测,我们发现50%乙醇的洗脱率为68.8%,60%乙醇的洗脱率为51.2%,70%乙醇的洗脱率为48.2%。由对比图及检测数据可知50%乙醇洗脱的八种品系的黄酮峰值较多且洗脱率较高。利用质谱等试验,初步确定1号黄酮中含有芦丁、3,5,7-三甲氧基黄酮、白杨素;2号黄酮中含有芦丁、白杨素、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号黄酮中含有芦丁、白杨素、β-香树脂醇乙酸酯;4号黄酮中含有芦丁、白杨素、大豆异黄酮;5号黄酮中含有芦丁、白杨素、儿茶精四甲醚;6号黄酮中含有芦丁、白杨素、金丝桃苷八乙酸酯、6,7-二甲氧基异黄酮;7号黄酮含有芦丁、白杨素、葛根黄酮六乙酸酯、豆薯酮;8号黄酮中含有芦丁、白杨素、普罗西亚尼定八甲基醚。(4)通过前面描述的研究结果,最终选用具有代表性的4号、5号、7号品系的软枣猕猴桃进行降尿酸活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AAP、AAF、AAP&F有降低小鼠血清UA、BUN、Cr和GAPD的含量,并能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这是由于AAP、AAF能抑制糖酵解过程,促进糖异生作用,降低血液中游离的血糖并使肝糖原升高至正常水平,同时促进了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从而降低了血清尿酸含量。(5)AAP、AAF、AAP&F能一定程度恢复肝脏、脾脏免疫器官的萎缩,但4、5、7品系均无显着改变。这可能是因为脏器病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试验的造模期间的短短23 d内不足以发生不可逆的肝脏、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的现象。

二、大豆异黄酮的降血糖活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豆异黄酮的降血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核桃内种皮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抗氧化概述
        1.1.1 自由基简介
        1.1.2 抗氧化评价方法
        1.1.3 抗氧化剂概述
    1.2 植物中的抗氧化物质
        1.2.1 多酚类物质
        1.2.2 黄酮类物质
        1.2.3 多糖类物质
        1.2.4 生物碱类物质
        1.2.5 皂苷类物质
        1.2.6 其他物质
    1.3 核桃研究概况
        1.3.1 核桃概述
        1.3.2 核桃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
        1.3.3 核桃内种皮的研究进展
    1.4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核桃内种皮、分心木等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提取方法
        2.1.5 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2.1.6 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2.1.7 还原能力测定
    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核桃不同部位醇提物的提取率以及总酚总黄酮含量
        2.3.2 核桃不同部位醇提物自由基清除能力
        2.3.3 核桃不同部位醇提物FRAP还原能力
        2.3.4 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含量相关性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内种皮不同极性萃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醇提物及各极性相萃取物的制备
        3.1.5 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3.1.6 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3.1.7 还原能力测定
        3.1.8 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内种皮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物得率及总酚总黄酮含量
        3.3.2 内种皮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
        3.3.3 内种皮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物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内种皮EAE抗氧化成分鉴定及酸水解条件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1.4 HHPLC-ESI-MS-MS分析EAE抗氧化成分
        4.1.5 鞣花酸含量测定
        4.1.6 总鞣花酸水解条件单因素试验
        4.1.7 总鞣花酸水解条件正交试验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内种皮EAE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
        4.3.2 EEAE中游离鞣花酸及总鞣花酸含量
        4.3.3 酸水解因素对总鞣花酸含量的影响
        4.3.4 EEAE总鞣花酸水解工艺优化
    4.4 小结
第五章 EAE鞣花酸的纯化及降脂、降血糖活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1.4 鞣花酸的纯化
        5.1.5 体外降脂活性
        5.1.6 体外降血糖活性
    5.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鞣花酸的纯化
        5.3.2 体外降脂活性
        5.3.3 体外降血糖活性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天然活性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多糖类
2 皂苷类
3 生物碱
4 黄酮类
5 多肽类
6 萜类
7 其他
8 结束语

(3)蓝刺头黄酮对C2C12骨骼肌细胞和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抵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黄酮
        1.1.1 调节糖代谢
        1.1.2 调节脂代谢
        1.1.3 抗氧化作用
        1.1.4 其他作用
        1.1.5 蓝刺头(黄酮)研究现状
    1.2 糖尿病
        1.2.1 糖尿病
        1.2.2 糖尿病治疗现状
        1.2.2.1 西医临床应用
        1.2.2.2 中医临床应用
        1.2.3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概况
    1.3 胰岛素转导相关信号通路
        1.3.1 胰岛素转导相关信号通路mRNA
        1.3.2 胰岛素转导相关信号通路蛋白
    1.4 研究意义及目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目的
2 蓝刺头黄酮提取与纯化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药品
        2.1.1.2 仪器
        2.1.1.3 试剂
        2.1.2 方法
        2.1.2.1 蓝刺头黄酮的鉴定
        2.1.2.2 蓝刺头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2.1.2.3 总黄酮得率
        2.1.2.4 单因素试验
        2.1.2.5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2.1.2.6 蓝刺头黄酮的纯化
        2.1.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及分析
        2.2.1 蓝刺头黄酮的提取
        2.2.1.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2 响应面优化试验
        2.2.1.3 最佳工艺条件的预测和检验
        2.2.2 蓝刺头黄酮的鉴定
        2.2.3 蓝刺头黄酮的纯化
        2.2.3.1 标准曲线绘制
        2.2.3.2 样品测试
    2.3 讨论
3 C2C12小鼠成肌细胞的培养、分化及细胞胰岛抵抗模型的构建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试验细胞
        3.1.1.2 主要试剂
        3.1.1.3 主要仪器
        3.1.2 方法
        3.1.2.1 C2C12骨骼肌细胞培养
        3.1.2.2 细胞毒性试验
        3.1.2.3 PA对C2C12骨骼肌细胞安全浓度筛选
        3.1.2.4 葡萄糖消耗实验
        3.1.2.5 数据分析
    3.2 结果及分析
        3.2.1 C2C12成肌细胞培养与分化的结果
        3.2.2 PA对C2C12骨骼肌细胞安全浓度筛选的结果
        3.2.3 葡萄糖消耗试验的结果
    3.3 讨论
4 蓝刺头黄酮对胰岛素抵抗骨骼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试验细胞
        4.1.1.2 试验仪器
        4.1.1.3 主要试剂
        4.1.1.4 主要试剂配制
        4.1.2 方法
        4.1.2.1 ELTF对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安全浓度的筛选
        4.1.2.2 ELTF对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
        4.1.2.3 统计学处理
    4.2. 结果及分析
        4.2.1 ELTF对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安全浓度筛选的结果
        4.2.2 ELTF对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消耗影响的结果
    4.3 讨论
        4.3.1 ELTF对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安全浓度筛选
        4.3.2 ELTF对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消耗
5 蓝刺头黄酮对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1.1 实验用细胞
        5.1.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5.1.1.3 主要试剂
        5.1.1.4 主要试剂配制
        5.1.2 方法
        5.1.2.1 RT-qPCR检测ELTF对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5.1.2.1.1 细胞处理
        5.1.2.1.2 细胞总RNA的提取
        5.1.2.1.3 细胞总RNA质量检测
        5.1.2.1.4 细胞总RNA反转录为cDNA
        5.1.2.1.5 引物设计
        5.1.2.1.6 RT-qPCR扩增反应
        5.1.2.1.7 RT-qPCR数据处理及分析
        5.1.2.2 Western Blot检测ELTF对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1.2.2.1 细胞处理
        5.1.2.2.2 蛋白提取
        5.1.2.2.3 蛋白浓度测定
        5.1.2.2.4 蛋白变性
        5.1.2.2.5 实验前准备工作
        5.1.2.2.6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5.1.2.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5.2 结果及分析
        5.2.1 RT-q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结果
        5.2.1.1 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中AMPK mRNA表达的结果
        5.2.1.2 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中GLUT4 mRNA表达的结果
        5.2.1.3 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中IRS-1 mRNA表达的结果
        5.2.1.4 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中Pparaγ mRNA表达的结果
        5.2.1.5 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中PI3 Knase p85 mRNA表达的结果
        5.2.2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的结果
        5.2.2.1 BCA的标准曲线
        5.2.2.2 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中AMPK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5.2.2.3 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中GLUT4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5.2.2.4 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中IRS-1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5.2.2.5 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中Pparaγ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5.2.2.6 胰岛素抵抗C2C12骨骼肌细胞中PI3 Knase p85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5.3 讨论
6 蓝刺头黄酮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1.1 动物
        6.1.1.2 主要试剂
        6.1.1.3 主要仪器设备
        6.1.2 方法
        6.1.2.1 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构建
        6.1.2.2 药物干预对实验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体重的测定
        6.1.2.3 药物干预对实验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空腹血糖的测定
        6.1.2.4 药物干预对实验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TC、TG、HDL、LDL的测定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及分析
        6.2.1 药物干预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行为学观察
        6.2.2 成模率与死亡率
        6.2.3 药物干预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6.2.4 药物干预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
        6.2.5 药物干预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TC、TG、HDL、LDL的影响
    6.3 讨论
7 蓝刺头黄酮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1.1 骨骼肌
        7.1.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7.1.1.3 主要试剂
        7.1.1.4 主要试剂配制
        7.1.2 方法
        7.1.2.1 RT-qPCR检测ELTF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7.1.2.1.1 肌肉组织总RNA的提取
        7.1.2.1.2 肌肉组织总RNA质量检测
        7.1.2.1.3 肌肉组织总RNA反转录为cDNA
        7.1.2.1.4 引物设计
        7.1.2.1.5 RT-qPCR扩增反应
        7.1.2.2 Western Blot检测ELTF对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7.1.2.2.1 组织处理
        7.1.2.2.2 蛋白提取
        7.1.2.2.3 蛋白浓度测定
        7.1.2.2.4 蛋白变性
        7.1.2.2.5 实验前准备工作
        7.1.2.2.6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7.1.2.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7.2 结果及分析
        7.2.1 RT-q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结果
        7.2.1.1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AMPK mRNA表达的结果
        7.2.1.2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GLUT4 mRNA表达的结果
        7.2.1.3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IRS-1 mRNA表达的结果
        7.2.1.4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Pparaγ mRNA表达的结果
        7.2.1.5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PI3 Knase p85 mRNA表达的结果
        7.2.2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的结果
        7.2.2.1 BCA标准曲线
        7.2.2.2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AMPK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7.2.2.3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GLUT4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7.2.2.4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IRS-1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7.2.2.5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Pparaγ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7.2.2.6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PI3 Knase p85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7.3 讨论
8 结论
9 论文的创新点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4)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纯化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红花玉兰的简介、研究价值及现状
        1.1.1 红花玉兰的形态及分布
        1.1.2 红花玉兰的研究价值
        1.1.3 红花玉兰的研究现状
    1.2 白玉兰的简介、研究价值及现状
    1.3 黄酮类物质的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1.3.1 黄酮类物质的定义及分类
        1.3.2 黄酮类物质的理化性质
        1.3.3 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1.3.4 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1.3.5 黄酮类物质的结构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1.3.6 黄酮类物质的生理活性
        1.3.7 黄酮类物质的实际应用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2.2.2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测定
        2.2.4 超声波辅助提取黄酮类物质的单因素试验
        2.2.5 响应面优化试验
        2.2.6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3.3 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2.3.4 白玉兰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3.5 白玉兰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3.1 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1.2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AB-8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3.2.2 AB-8大孔树脂吸附、解吸的测定
        3.2.3 AB-8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动力学试验
        3.2.4 AB-8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和洗脱条件的确定
        3.2.5 纯化前后黄酮类物质的纯度测定
        3.2.6 数据处理
    3.3 试验结果
        3.3.1 AB-8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结果与分析
        3.3.2 AB-8大孔树脂动态吸附、解吸试验结果与分析
        3.3.3 纯化前后黄酮类物质的纯度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的生理活性相关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4.2.2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的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
        4.2.3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4.3.2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的体外降血糖活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物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的组分鉴定
    5.1 材料与仪器
        5.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样品处理
        5.2.2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的HPLC-MS鉴定
    5.3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的HPLC-MS鉴定结果与分析
        5.3.1 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的HPLC-MS鉴定结果与分析
        5.3.2 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的HPLC-MS鉴定结果与分析
        5.3.3 红花玉兰、白玉兰黄酮类物质的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大豆黄卷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炮制工艺
    1.1 古代炮制工艺
    1.2 现代炮制工艺
2 化学成分
3 质量分析
    3.1 UV
    3.2 TLC
    3.3 HPLC
        3.3.1 UV/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
        3.3.2 质谱法(MS)
    3.4 其他
4 药理活性
    4.1 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4.2抗骨质疏松活性
    4.3 改善更年期症状
    4.4 治疗心血管疾病
5 结语与展望

(6)西蒙1号甘薯茎叶多酚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甘薯茎叶多酚
        1.1.1 概述
        1.1.2 甘薯茎叶多酚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1.1.3 甘薯茎叶多酚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1.1.4 甘薯茎叶多酚类物质的组分构成
    1.2 西蒙1号甘薯茎叶及其药理价值研究现状
        1.2.1 来源及形态特征
        1.2.2 西蒙1号甘薯茎叶药理价值研究进展
    1.3 甘薯茎叶多酚降血糖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1.3.1 Ⅱ型糖尿病
        1.3.2 Ⅱ型糖尿病模型
        1.3.3 甘薯茎叶多酚降血糖活性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1.3.4 甘薯茎叶多酚各单一组分降血糖活性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薯茎叶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甘薯茎叶中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
        2.3.2 甘薯茎叶酚酸组成成分的鉴定
        2.3.3 甘薯茎叶酚酸组成成分的含量
        2.3.4 甘薯茎叶黄酮组成成分的鉴定
        2.3.5 甘薯茎叶黄酮组成成分的含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甘薯茎叶多酚不同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和试剂
        3.2.2 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甘薯茎叶酚酸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3.3.2 甘薯茎叶黄酮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3.3.3 甘薯茎叶酚酸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3.3.4 甘薯茎叶黄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3.3.5 甘薯茎叶酚酸的FRAP抗氧化能力
        3.3.6 甘薯茎叶黄酮的FRAP抗氧化能力
        3.3.7 甘薯茎叶酚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
        3.3.8 甘薯茎叶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
        3.3.9 甘薯茎叶酚酸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
        3.3.10 甘薯茎叶黄酮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
        3.3.11 甘薯茎叶酚酸和甘薯茎叶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甘薯茎叶多酚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活性及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和试剂
        4.2.2 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甘薯茎叶多酚对T2DM小鼠体重的影响
        4.3.2 甘薯茎叶多酚对T2DM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4.3.3 甘薯茎叶多酚对T2DM小鼠OGTT的影响
        4.3.4 甘薯茎叶多酚对T2DM小鼠空腹胰岛素的影响
        4.3.5 甘薯茎叶多酚对T2DM小鼠血清脂质的影响
        4.3.6 甘薯茎叶多酚对T2DM小鼠糖原的影响
        4.3.7 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4.3.8 胰腺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4.3.9 甘薯茎叶多酚对肝脏中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m RNA表达的影响
        4.3.10 甘薯茎叶多酚对肌肉中PI3K/AKT/GLUT-4 信号通路m RNA表达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蒙1号甘薯茎叶青汁粉产品的研发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材料和试剂
        5.2.2 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漂烫方式对甘薯茎叶粉颜色的影响
        5.3.2 不同漂烫方式对甘薯茎叶营养成分的影响
        5.3.3 粒径分布
        5.3.4 悬浮稳定性
        5.3.5 配方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作者简历

(7)毛细管电泳法对抑肽酶效价及异黄酮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毛细管电泳在酶分析方面的主要应用和相关技术
        1.1.1 CE在酶分析方面的主要应用
        1.1.2 CE在酶分析方面的相关技术
    1.2 研究对象
        1.2.1 抑肽酶
        1.2.2 α-葡萄糖苷酶
        1.2.3 异黄酮
    1.3 辅助技术
    1.4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建立和开发用于测定抑肽酶效价的毛细管电泳法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样品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运行缓冲液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2.2.4 电泳条件
    2.3 结果和讨论
        2.3.1 胰蛋白酶和底物孵育条件的优化
        2.3.2 底物和产物峰的确认
        2.3.3 用提出的方法测定抑酶肽效价的可行性
        2.3.4 抑肽酶样品溶液的效价测定
        2.3.5 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和滴定法的比较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建立和开发快速测定异黄酮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的毛细管电泳法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设备
        3.2.2 试剂和样品
        3.2.3 溶液的制备
        3.2.4 电泳条件
    3.3 结果和讨论
        3.3.1 硼砂浓度和pH
        3.3.2 环糊精的种类及浓度
        3.3.3 有机溶剂的种类及甲醇的含量
        3.3.4 响应面设计系统优化
    3.4 方法验证
        3.4.1 线性,定量限和检测限
        3.4.2 精密度
        3.4.3 回收率
    3.5 应用
        3.5.1 含量测定
        3.5.2 抗氧化活性评价
    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建立和开发分子对接辅助的评价异黄酮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毛细管电泳法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设备
        4.2.2 试剂和样品
        4.2.3 电泳条件
    4.3 结果和讨论
        4.3.1 测定波长的选择
        4.3.2 分离条件的优化
        4.3.3 酶促反应条件的优化
    4.4 抑制动力学研究
    4.5 抑制活性评价
    4.6 分子对接
    4.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大豆异黄酮对青年奶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日期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1.3 试验日粮
    1.4 饲养管理
    1.5 指标测定
        1.5.1 采食量测定
        1.5.2 体增重及体尺指标测定
        1.5.3 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测定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豆异黄酮对青年奶山羊采食量与体重的影响
    2.2 大豆异黄酮对青年奶山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2.3 大豆异黄酮对青年奶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3.1 大豆异黄酮对青年奶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大豆异黄酮对青年奶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大豆异黄酮对青年奶山羊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4 结论

(10)软枣猕猴桃多糖黄酮降尿酸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1.1.1 高尿酸血症的现状
        1.1.2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1.1.3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1.2 多糖及黄酮降尿酸等生物活性及构效的关系
        1.2.1 多糖的研究进展
        1.2.2 黄酮的研究进展
    1.3 软枣猕猴桃的研究进展
        1.3.1 软枣猕猴桃简介
        1.3.2 软枣猕猴桃的营养成分
        1.3.3 软枣猕猴桃的生物活性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软枣猕猴桃性状表现及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试剂
        2.1.4 试验方法
        2.1.5 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软枣猕猴桃品质鉴定分析
        2.2.2 软枣猕猴桃营养成分测定分析
        2.2.3 软枣猕猴桃次生物质测定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软枣猕猴桃多糖提取及其分离纯化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试剂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1.4 多糖含量的测定
        3.1.5 多糖亚组分的制备
        3.1.6 纯品多糖的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示意图
        3.2.2 样品中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3.2.3 软枣多糖波数及官能团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3.2.4 软枣多糖光谱峰形红外分析
    3.3 小结
        3.3.1 官能团分析
        3.3.2 峰形分析
        3.3.3 软枣不同品系1-8功能推测
第四章 软枣猕猴桃黄酮提取分离纯化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1.4 黄酮含量的测定
        4.1.5 黄酮类化合物的精制纯化
        4.1.6 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确定
        4.1.7 鉴定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芦丁标准曲线示意图
        4.2.2 样品中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4.2.3 质谱图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软枣猕猴桃多糖、黄酮降尿酸活性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动物
        5.1.2 试验药物
        5.1.3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造模与给药
        5.2.2 统计学处理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对造模致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脾病模型的影响
        5.3.2 对造模致高尿酸血症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5.3.3 对造模致高尿酸血症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时节对动物模型的影响
        6.1.2 AAP、AAF降尿酸活性的代谢机理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大豆异黄酮的降血糖活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核桃内种皮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活性研究[D]. 赵鑫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天然活性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J]. 郅丽超,张琳依,梁馨元,夏青,程晶,任丹丹,何云海,汪秋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06)
  • [3]蓝刺头黄酮对C2C12骨骼肌细胞和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抵抗作用及机制研究[D]. 郝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4]红花玉兰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纯化及活性研究[D]. 张冀凡.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6)
  • [5]大豆黄卷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陈红,徐君伟,马晗,关怀,马莉,王满元,仇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22)
  • [6]西蒙1号甘薯茎叶多酚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罗丹.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毛细管电泳法对抑肽酶效价及异黄酮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评价[D]. 何淑娟. 兰州大学, 2020(01)
  • [8]大豆异黄酮对青年奶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J]. 毛玉平,张华文,项门们,李星春,史怀平. 中国奶牛, 2019(12)
  • [9]血糖调控食品的研究进展与加工技术现状[J]. 魏铭,王申丽,杨海莺,邵丹青,孔杭如,牛兴和,陈历水. 生物产业技术, 2019(06)
  • [10]软枣猕猴桃多糖黄酮降尿酸活性研究[D]. 姜凯腾.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大豆异黄酮的降血糖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