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先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先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

一、先进高品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徐春梅,刘世民[1](2017)在《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研究》文中提出校企文化融合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战略引擎。职业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都属于组织文化,组织文化互动假设、组织中"人"的建设、相同的同心圆层次结构、绩效提高的组织目标等是校企文化融合实现的共同要素。但两者的融合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即在组织性质上存在冲突,组织功能上相互脱节,在呈现方式上存在差异。校企文化有效融合应构建新的育人文化结构,由文化焦虑走向文化自觉,实现职业院校文化自信;学习企业优秀文化精髓,实现企业优秀文化校园化;校企组织文化互动融合,构建多元参与的新格局。

刘东升[2](2016)在《论中学准军事化管理的变革 ——从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文中提出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学校的教育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准军事化管理以明显的急功近利的特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的认可,并成为学校招揽生源的招牌。普通中学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变化,中学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而使其与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在国家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环境下,中学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也相应发生了变革。中学的管理模式呈现出从制度约束、人文关怀到文化生成的发展趋势,而当代新型的学校管理应该是以文化作为管理和改进的内核,将制度和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发展特色的校园文化则是一种上佳的理念和思路,通过文化的柔性手段,来中和军事化管理中的刚性因素,作为学校军事化管理内容的补充,使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更加完善、和谐,这样,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就成为准军事化管理学校的最佳选择。本文从教育管理的理论角度,阐述准军事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几所重点中学的实施情况,了解准军事化管理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反思这一管理模式的弊端,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弥补准军事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内几所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着名中学的介绍,阐述了中学准军事化管理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中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动因,肯定了准军事化管理的意义,同时也发现了管理中产生的正、负面效果。第二部分,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笔者所在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准军事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从而找出改良的可行策略。第三部分,为减少对学生的伤害,在原有的准军事化管理基础上加以变革,引进文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对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进行改良,促使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有效位移,寻找出基于文化管理的准军事化的途径,进一步建构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

李学林[3](2016)在《大学语文模块化课程改革提升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力刍议》文中指出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已不能适应提升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力的时代要求,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实现突破与创新。本文引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模块化"课程改革理念,尝试构建新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为促进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

刘晓红[4](2015)在《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的文化管理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学员管理工作是反映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塑造职业院校良好社会品牌的重要窗口。但由于职业院校开始大规模承办企业培训学员工作刚刚起步,目前在学员培训管理中实行的多是以规章条例为核心的管理,这种以制度为主导思想的学员培训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在质与量上已经大幅度提升的培训工作与学员个性化的需求。针对目前学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管理发展进程,分析通过文化管理实现学员自主参与和管理是职业院校在企业学员培训管理中的必然趋势;总结提炼了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企业学员培训管理工作中进行文化管理的模式,在分析其成功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定义了企业培训学员文化管理的深层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提出职业院校在企业学员培训管理工作中实施文化管理应该从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等四个主要核心层面建构框架;并建立了一套通过文化核心因子主导的企业学员培训模式。以期通过所建立的文化管理模式引导和调控学员思想,潜移默化的塑造和影响学员行为,使学员自觉地在思想理念上、行动言论上与学院管理要求保持一致。实施文化管理模式既为当前培训管理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内一流企业的培训机构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模式。

那岚业[5](2013)在《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校品牌是学校名称、标识与学校独特文化内涵的结合,是学校在长期实践中过程中形成的以教育教学质量为基础的得到社会认可的无形资产。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借鉴企业品牌建设理论、复杂科学、传播理论、学校文化理论等,应充分考虑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基础教育学校品牌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品牌,是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的品牌,是具有独特文化个性的品牌。目前,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实践呈现出标签化、表面化、过度化、短期化的倾向,出现了忽视品牌建设主体的倾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在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研究领域,学者们对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还存在质疑,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独特性、整体性、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挖掘。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的构成要素包括: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其中理念系统是学校品牌的核心与基础,行为系统是其在行为方面的表现,视觉系统是其在视觉方面的展现。理念识别系统是由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课程观与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以及教育管理观构成;行为系统是由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章程、组织机构设置以及综合性的规章制度构成;视觉系统本文主要从学校名称设计、校徽设计、学校标准色设计、学校网站设计以及学校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三个系统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共同构成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可以围绕质量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学校形象建设来进行。质量建设是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基础,学校文化建设是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保障,学校形象建设是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依托。从学校品牌角度出发,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可以通过切合实际的学校品牌定位、科学合理的学校品牌评价以及学校品牌创新来实施。其中定位是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出发,通过科学分析确定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并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定位常常采用SWOT分析法、内外环境分析、学校动态定位模型等方法,可以采用首席定位、变革定位、历史定位、特色定位、理念定位以及空档定位等策略。基础教育学校品牌评价发挥着导向作用、诊断作用、服务作用;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自我评价,上级主管部门评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证中心)评价;评价过程中应在质的评价与量化评价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间寻求一个结合点。学校品牌创新的动力源于学校品牌有其“生命周期”、兄弟学校的激烈竞争、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可以通过设立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开展教育科研等策略促进学校品牌创新。学校文化建设是就是要以精神文化为基础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制度文化为保障规范师生的行为,以物质文化为基础打造学校品牌视觉系统。基础教育学校品牌传播与学校品牌危机的防范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塑造学校品牌形象。可以通过树立全员传播意识、开展人际传播,根据学校品牌传播的内容和目标来选择大众传播媒介,有效利用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开展常规性活动的传播,利用事件营销开展专题宣传活动等方式进行学校品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注重传播学校品牌的文化内涵,注重传播学校品牌公益性,注重学校品牌传播的统一化和序列化。在学校品牌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学校危机的防范,建立危机防范的预防机制、应对机制和恢复机制。

袁媛[6](2012)在《论音乐审美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效》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人文·科学"阶段,从专业教育发展到同时重视素质教育,使人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校园文化突出人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音乐审美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育人功能,通过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强化学生的审美素质,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陈怡,王军[7](2011)在《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中研究说明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强化教师队伍信息素养,优化工作队伍;占领网络阵地,实现网络平台优质化;完善管理制度,促进校园网络健康发展等方面创新思路。

李玉洁[8](2011)在《论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文中认为教育环境是一个包含学校内外部所有主客观因素的复杂多元的系统,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两个方面。大学生素质指人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或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对其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性和品质。教育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素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成败。只有加强对教育环境的研究,才能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完善与深化,增强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时效性。新时期,教育环境出现了如网络环境的新内容,也呈现广泛性、复杂性、可创造性和开放性等新特点。当前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政治多极化加剧、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文化多元化加剧;在国内,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政治建设有待加强,社会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校园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校园网络环境的出现和发展,对大学生素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针对新时期教育环境面临的挑战,本文在遵循大学生素质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下,以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环境为目的,仔细分析教育环境现状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情况,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环境优化措施:在社会环境方面,通过对社会环境氛围、党的作风建设,社会经济环境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社会大众传媒的管理监督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加强等方面进行优化;在校园环境方面,利用校园网络这个新因素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并加强校容校貌和学校设施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和改进学校制度环境、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总之,高校应注重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教育环境,使教育环境和大学生素质发展二者有机结合,以消除教育环境给大学生素质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实效性,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姚新华[9](2011)在《校史在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校史是学校文化的基本内涵。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学校的文化建设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效果并不显着,其中原因之一没有充分发挥校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实,不少学校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如果弃之不顾,或者只将其作为炫耀的资本,很难真正将这笔宝贵的财富转化为今天学校发展的资源,这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校史、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与实地考察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杭州市三所百年名校进行了考察,旨在了解出当前校史在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与途径。最后,本研究以杭州高级中学的校史开发为典型个案,进一步探讨了校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希望能对当前中小学学校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本研究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概括性地介绍本研究的缘由和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界定相关概念,包括校史、学校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第三部分:分析利用校史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了解校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与途径。本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第六部分:以杭州高级中学为典型案例,探讨如何利用校史建设学校文化,旨在为我国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第七部分:结语。利用校史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希望出现更多的相关研究,以解决这一领域中出现的难题。第八部分:参考文献。

马忠石,王洪斌[10](2008)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以湖南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校园文化是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受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如何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不仅是个理论课题也是个现实课题。

二、先进高品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进高品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组织文化的校企文化融合要素分析
    (一)融合的前提:组织文化互动理论的假设
    (二)融合的实质:组织中“人”的建设
    (三)融合的结构:相通的同心圆层次结构
        1. 学校的组织文化结构:
        2. 企业的组织文化结构:
    (四)融合的目的:组织绩效的提高
二、组织文化层面校企文化融合的阻力
    (一)组织文化的性质冲突
    (二)组织文化的功能脱节
    (三)组织文化的呈现方式差异
    (四)学校组织文化存在文化焦虑现象
三、组织文化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校企文化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由文化焦虑走向文化自觉,实现职业院校文化自信
    (二)学习企业优秀文化精髓,实现企业优秀文化校园化
    (三)校企组织文化互动融合,构建多元参与的新形态

(2)论中学准军事化管理的变革 ——从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成果介评
        1. 国内研究
        2. 国外研究
        3. 初步评价
    (三) 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创新点
二、中学准军事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动因及意义
    (一) 中学准军事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1. 衡水中学奇迹
        2. 毛坦厂中学现象
        3. 洋思中学模式
        4. S中学之路
    (二) 中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动因
        1. 社会的因素
        2. 家长的需求
        3. 学校管理者的选择
    (三) 中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意义
        1. 有助于形成良好学风
        2. 有助于形成办学特色
        3. 有助于时间精细管理
        4. 有助于创建平安校园
        5. 有助于养成良好习惯
        6. 有助于学生学业进步
        7. 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
三、中学准军事化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 问卷调查概述
        1. 调查背景和目的
        2. 调查的主要对象
        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 教师访谈案例分析
        5. 访谈结果的反思
    (三) 准军事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德育活动内容片面、形式单一
        2. 校园文化的缺失
四、建构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
    (一) 文化管理理论的昭示
        1. 文化管理:超越历史传统的新模式
        2. 学校文化管理的涵义
    (二) 促进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有效位移
        1. 制度与文化的不同定位
        2. 制度与文化的关系
        3. 制度要优秀,文化是基因
    (三) 实施基于文化的准军事化校园管理模式
        1. 基本原则
        2. 可行策略
        3. 基于文化的准军事化管理的途径
        4. 育德于文化的无形涵养之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大学语文模块化课程改革提升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力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语文课程促进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因简述
    1. 彰显人文精神的需求
    2. 涵养人文境界的需求
    3. 传承大学基因的需求
二、大学语文课程促进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阐释
    1. 有利于发展大学文化
    2. 有利于体现应用人才培养本质
    3. 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模块化改革大学语文课程促进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1. 实施教材的模块化
    2. 实施课程的模块化
    3. 实施教法的模块化
    4. 实施考核的模块化

(4)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的文化管理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必须通过文化管理实现学员自主组织来突破瓶颈
        一、职业院校学员培训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二、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管理存在问题
        三、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的文化管理探索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企业学员培训
        二、文化管理
        三、自主组织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基础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以人为本
    第一节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文化管理的变革趋势
        一、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文化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三、关于文化管理的探讨
    第二节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的可能性
        二、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实施文化管理的作用
    第三节“人本”理念下的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变革
        一、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的文化管理
        二、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的内在特征
        三、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模式
        四、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运行方式
第三章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培育
    第一节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培育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二、循序渐进原则
        三、公平和谐原则
        四、要遵循价值引领的原则
    第二节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构成要素
        一、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的精神文化
        二、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的制度文化
        三、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的行为文化
        四、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的物质文化
    第三节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培育方法
        一、做好理念的宣传
        二、发现榜样,做好示范
        三、组织活动,促进学员内化
        四、建立规章制度,确保运行
    第四节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培育内容与途径
        一、提炼、定格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学员精神文化
        二、构建学员管理制度文化
        三、形成学员行为文化
        四、设计富有人文气息的物质文化
第四章 职业院校企业培训学员自主组织
    第一节 自主组织
        一、自主组织概念与内涵
        二、基于企业培训学员的自主组织
    第二节 创建培训自主组织
        一、成立学员自主组织委员会
        二、学员自主组织委员会主要职责
第五章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实践案例
    第一节 以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实践为例
        一、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二、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资质与培训条件
        三、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培训项目
    第二节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经验
        一、从培植学习目标方面建设精神文化
        二、从生成优质制度方面建设制度文化
        三、从规范人员行为方面建设行为文化
        四、从环境和器物方面建设物质文化
    第三节 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文化管理成效
        一、实施文化管理效果分析
        二、通过文化管理实现学员自主组织取得的成效
        三、学员管理工作管理于无声
        四、学员管理工作导向于无痕
        五、学员管理工作约束于无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企业学员培训管理模式调查问卷
附录B 学员培训班自主组织委员会章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科研课题
致谢

(5)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企业品牌研究综述
        1.3.2 学校品牌研究综述
        1.3.3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研究综述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品牌
        1.4.2 学校品牌
        1.4.3 基础教育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访谈法
    1.6 本文的结构与创新点
        1.6.1 本文的结构
        1.6.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基础
    2.1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特性
        2.1.1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品牌
        2.1.2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是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的品牌
        2.1.3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是具有独特文化个性的品牌
    2.2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
        2.2.1 品牌理论
        2.2.2 复杂科学
        2.2.3 传播理论
        2.2.4 学校文化理论
    2.3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基础
        2.3.1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2.3.2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2.3.3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塑造应符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2.4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指导原则
        2.4.1 质量第一原则
        2.4.2 系统性原则
        2.4.3 全员参与原则
        2.4.4 个性化原则
        2.4.5 发展性原则
    2.5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的作用
        2.5.1 聚合作用
        2.5.2 形成合力
        2.5.3 激励作用
        2.5.4 带动作用
    2.6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的价值
        2.6.1 知识性价值
        2.6.2 社会性价值
        2.6.3 传播性价值
        2.6.4 思想性价值
        2.6.5 美育性价值
第3章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的构成要素
    3.1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理念系统
        3.1.1 学校理念的涵义
        3.1.2 基础教育学校理念的误区
        3.1.3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理念系统的构成要素
        3.1.4 学校品牌理念系统的表达方式
    3.2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行为系统
        3.2.1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行为系统的涵义
        3.2.2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行为系统的特点
        3.2.3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行为系统的构成要素
        3.2.4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行为系统作用的发挥
    3.3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视觉系统
        3.3.1 学校品牌视觉系统的涵义
        3.3.2 学校品牌视觉系统的构成要素
第4章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策略
    4.1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误区
    4.2 质量建设——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基础
        4.2.1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的定位
        4.2.2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评价
        4.2.3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的创新
    4.3 学校文化建设——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保障
        4.3.1 以精神文化为基础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4.3.2 以制度文化为保障规范师生的行为
        4.3.3 以物质文化为基础打造学校品牌视觉系统
    4.4 学校形象建设——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依托
        4.4.1 学校品牌传播
        4.4.2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危机的管理
    4.5 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的反思
        4.5.1 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4.5.2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
        4.5.3 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缺失
        4.5.4 对教育的认识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论音乐审美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效(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音乐艺术活动, 展示特有的校园文化风貌,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二、提高音乐教育品位,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强化学生的审美素质
三、发挥音乐教育功能,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四、结语

(7)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解析
    (一)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内涵
    (二)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特征
        1. 先进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2. 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3. 多元性与主导性相统一。
        4.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5. 独立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二、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 校园网络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二) 校园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三) 校园网络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地位
    (四) 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不多, 特色欠缺, 降低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 校园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
    (二) 校园网络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助于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三) 校园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四) 校园网络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8)论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新时期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理论分析法
        1.4.3 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法
第2章 教育环境及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理论概述
    2.1 教育环境概述
        2.1.1 教育环境的界定
        2.1.2 教育环境的构成
        2.1.3 教育环境的特点
    2.2 大学生素质概述
        2.2.1 素质的界定
        2.2.2 大学生素质的界定
        2.2.3 大学生素质发展界定
第3章 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3.1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3.1.1 社会政治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3.1.2 社会经济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3.1.3 社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3.1.4 社会管理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3.2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3.2.1 校园物质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3.2.2 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3.2.3 校园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第4章 新时期教育环境带来的机遇及存在的问题
    4.1 新时期教育环境给大学生素质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4.1.1 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新格局带来的新机遇
        4.1.2 校园环境的优化为大学生素质发展带来有利条件
    4.2 新时期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4.2.1 新时期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
        4.2.2 新时期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5章 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环境的优化
    5.1 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社会环境的优化
        5.1.1 营造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氛围
        5.1.2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5.1.3 创造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5.1.4 深化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5.1.5 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5.1.6 强化对社会大众传媒的管理监督和宣传功能
    5.2 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校园环境的优化
        5.2.1 对校园物质环境的优化
        5.2.2 对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
        5.2.3 对校园网络环境的优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校史在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3 研究综述
        1.3.1 研究状况
        1.3.2 研究特点
        1.3.3 存在问题
        1.3.4 归因分析
        1.3.5 总结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 校史
    2.2 学校文化
        2.2.1 学校文化的内涵
        2.2.2 学校文化的结构
        2.2.3 学校文化的特征
    2.3 学校文化建设
        2.3.1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2.3.2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2.3.3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3 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校史作用的必要性
    3.1 体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3.2 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效果
        3.2.1 榜样示范作用
        3.2.2 激励凝聚作用
        3.2.3 规范约束作用
        3.2.4 陶冶熏陶作用
    3.3 为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4 校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4.1 校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现状
    4.2 校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2.1 教师对校史了解的主动性不强
        4.2.2 校史中的精神资源利用不够
        4.2.3 三个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存在脱节
    4.3 校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意识淡薄
        4.3.2 现实所迫
        4.3.3 缺乏指导
        4.3.4 人员缺乏
        4.3.5 经费不足
5 利用校史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5.1 利用校史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5.1.1 人本性原则
        5.1.2 有机性原则
        5.1.3 系统性原则
        5.1.4 创新性原则
    5.2 利用校史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5.2.1 增强意识
        5.2.2 创新方法
    5.3 提供保障
6 杭州高级中学的校史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探究
    6.1 利用校史资源建设环境文化
        6.1.1 综合考虑,突出校园环境的整体美
        6.1.2 细节入手,突出校园环境的教育性
    6.2 传承学校文化精神
        6.2.1 形成办学理念体系
        6.2.2 宣传校园典范人物
        6.2.3 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6.3 开发校史校本教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发表的科研成果

(10)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以湖南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市中的作用
二 城市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1.城市、地域文化为高校文化的发展规定了总体方向。
    2.湖湘文化。
    3.革命传统。

四、先进高品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研究[J]. 徐春梅,刘世民. 职教论坛, 2017(02)
  • [2]论中学准军事化管理的变革 ——从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D]. 刘东升.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4)
  • [3]大学语文模块化课程改革提升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力刍议[J]. 李学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4]职业院校企业学员培训的文化管理实践探索[D]. 刘晓红. 云南师范大学, 2015(01)
  • [5]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研究[D]. 那岚业.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3)
  • [6]论音乐审美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效[J]. 袁媛. 美与时代(下), 2012(10)
  • [7]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陈怡,王军.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7)
  • [8]论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D]. 李玉洁. 湖北工业大学, 2011(08)
  • [9]校史在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 姚新华. 杭州师范大学, 2011(10)
  • [10]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以湖南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J]. 马忠石,王洪斌.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标签:;  ;  ;  ;  ;  

高校先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