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市场监管(论文文献综述)
何颖,李思然[1](2022)在《“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创新》文中提出本文将“放管服”改革的政府职能转变放到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加以总结梳理。通过对我国以往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放管服”改革的政府职能转变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创新性表现为:政府职能价值取向的转变——由注重社会经济效率转向注重社会公平;政府职能转变动因的变化——由外生性转向内生性;政府职能转变重心的变化——由注重结构性转向注重效能性;政府职能转变对象的变化——由以管理者为中心转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政府职能转变方式的变化——由注重权力的直接管理方式转向注重制度化、法制化、网络化的间接管理方式。“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具有内在性、主动性、伦理性、创新性的特征,标志着“放管服”改革是以往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延续与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表征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对于中国而言并非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自我革命与自我完善的建构过程。
颜德如,李过[2](2021)在《“转变政府职能”:基于党和政府重要文献的概念史考察》文中研究表明"转变政府职能"是一个极其重要、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但长期以来缺乏清晰、一致的定义。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若干重要文献的文本考察,系统梳理"转变政府职能"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可以厘清这一概念独特而深刻的内涵。"转变政府职能"的"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职能"主要指政府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职责和功能,"转变"是一种"累积性创新",重点是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少涉及层级政府之间关系,不涉及党政关系、横向府际关系和政府内部门之间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与我国政治发展的总体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密切相关。理解"转变政府职能"是理解"中国之治"的关键密码。
郑文强[3](2021)在《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作为改革主导,其职能的发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国家在政策上高屋建瓴、行动上大刀阔斧。2008年以来,几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政策的灵活性、改革方式的多样性使得这次机构改革成为了前所未有的一次。作为理论实践的重地,基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理所当然成为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的主力军,同时基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为政府职能发挥的排头兵也成为了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重点。基于此笔者选择了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问题研究作为论文研究方向及题目。旨在通过发展现状分析,以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依据,就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市场监管中政府职能问题提出完善措施,实现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改革的效能。本文结构如下:第1章介绍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意义并结合论文的研究背景提出论文研究意义。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第3章从历史沿革角度出发,分析改革现状并详尽的列举出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发挥成效。第4章研究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及成因。第5章针对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李冠成[4](2021)在《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肇庆市端州区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导向的政府职能,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在市场治理中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的情况,导致市场治理问题的频繁出现,市场经济发展渐露瓶颈。为持续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2014年以来,我国深化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全面转变政府职能,还权于市场,以调动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持续激发,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新监管模式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效,整个市场治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从端州区市场监管治理现状出发,以政府规制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案例研究法等为研究方法,介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监管的现状,分析市场监管目前面临的治理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发现,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以“放、管、服”为重点的改革为市场带来了红利,然而“放”容易,但放开准入后“管”面临重大模式改变,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信用监管并未收到预期的监管实效,端州区市场监管面临着监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监管部门适应能力不足,二是“宽进”与“严管”不相匹配,三是监管惩戒手段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不足导致监管存在短板;二是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落后;三是“多元”治理体制机制的缺位。本文将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市场治理的研究成果,结合政府规制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提出针对性解决监管不适应、“放”“管”不协调等问题,从转理念、提能力,强化市场监管队伍建设,完善市场监管法制体系,建立健全市场“多元”共治体系等方面,提出强化后续监管,发挥信用约束,构建社会共治的有效对策。
孟祥真[5](202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中认为
冯加付[6](2021)在《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研究》文中认为群众性体育赛事是广大民众参与健身活动、切磋运动技艺、挑战自我极限、开展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取消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制度,在社会治理背景下,审批制度改革对于落实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加快群众性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简化办赛程序、吸引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表明,近几年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办赛数量有了显着的上升,但与此同时,制度环境的变化引发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参与主体的权责、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从政府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此现实背景下,对群众性体育赛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聚焦于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要围绕三个核心问题而展开,第一,探讨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特征;第二,揭示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过程;第三,实现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效应。具体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当前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体、治理缘起、治理政策与治理困境等进行了阐述,构建了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继而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案例验证,最后提出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优化策略。经综合研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社会治理视角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经历了起步与曲折,政府一元化管理(1949—1965);停滞与异化,深受“文革”运动影响(1966—1976);恢复与转型,政社合作关系形成(1977—1992);协作与探索,多元治理萌芽(1993—2012);协同与完善,多元治理格局逐渐形成(2013—)等5个历史阶段。并表现为办赛宗旨从“为国”到“为民”,办赛主体从一元到多元,办赛手段从行政到综合,办赛效益从“输血”到“造血”,办赛空间从封闭到开放等5个演变特征。(2)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结构主要由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构成;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缘起于深化改革所趋、政府管理转向、多元主体融合和体育产业驱动等;国家和地方对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有一定政策支持,并正在完善过程当中;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正面临着政府与社会地位失衡、政府部门权责模糊、多元主体利益冲突、治理过程协同不足等现实困境。(3)研究所构建的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由办赛环境、办赛主体、参与动因、协同引擎、互动行为和协同结果6个核心范畴构成,6个核心范畴在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过程中既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体系;此外,每个具体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生命历程表现为“协同开启——协同过程——协同完成”3个阶段。(4)将构建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同国内外其它领域协同治理模型、以及相关支撑理论进行理论对话,试图将实质理论发展为形式理论,发现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有其领域特殊性,尚不具备从实质理论向形式理论升华的条件,扎根理论以建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的实质理论而结束。(5)案例验证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与赛事实践是基本吻合的,说明该理论模型有较高的外部效度。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办赛环境、办赛目标、办赛过程、主体结构、参与动因、互动关系等千差万别,难以在实践中找到同理论模型完全契合的赛事协同治理过程,说明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是一个理想化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前文的综合分析,尤其是针对当前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面临的困境和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案例验证的启示,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优化赛事治理内外部环境、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明确政府赛事治理权责边界、建立政府与社会双向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治理保障和针对赛事类型选择不同治理手段等6条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优化策略。
艾雨巍[7](2021)在《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面临的挑战及政府作用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服务市场化一直在行政改革、市场化改革等诸多领域备受关注,随着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供给高质量、多元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政府单一制供给模式在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质量、效率、成本及综合效能等方面暴露出更多的弊端。因此,在市场化不断深化的当下,如何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以解决新时代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根据问题阐释的逻辑,下文将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界定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对应的整个环节所起到的用处,同时在理论依据方面对相关基础理论及其行文价值进行剖析。其次,在梳理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历程中取得主要成就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效能、公共服务质量、主体行为规范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并从制度供给、职能转变、理性选择、社会主体参与等方面分析了成因。最后,从如何才能发挥市场优势、弥补市场不足、保证服务整体效能三个视角阐释了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应发挥的具体作用。希望通过这些政府作用的发挥,能够培育和建设多元积极参与、充满活力的公共服务市场、维护公共服务市场运行的平稳,以及保证最终达到公共服务价值的目标。
刘聪炜[8](2021)在《张家口市发展“冬奥”特色旅游产业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2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联合举办第24届冬奥会。基于此背景下,张家口地区的经济不仅持续增速发展,当地产业也在快速转型升级,特色旅游产业更是成为张家口市推进城乡建设、优化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冬奥”背景下,以张家口市特色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转变为出发点,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干预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等,剖析了特色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张家口市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走访。研究表明当地政府在特色旅游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政府职能作用。在中央、省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涉旅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张家口市也在规划当地的产业健康发展,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加强财税政策的引导,给与特色旅游产业及相关行业土地、金融政策的支持,开发和培养行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才,并对旅游服务市场加强监督。结合张家口市各部门行使政府职能现状情况,认为其行使政府职能时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特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势在必行。结合服务型政府职能等理论指导,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完善旅游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三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科学结合;四是发挥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五是明确政府职能角色定位;六是打造“京津冀”区域合作新格局。
徐剑锋[9](2021)在《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以Z县为例》文中认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职能持续转变,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组织,是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国家联系广大农村大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样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末端。因此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机构设置,建设有为政府,更好的服务“三农工作”是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论文从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运行现状和职能转变的现实出发,立足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这一内在核心要求,深入学习研究了国内外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理论内容,分析了国内外不同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通过阐述我国乡镇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历史进程,分析研究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结合Z县实际进行案例分析,论证机构改革后Z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效与不足。论文第三章,结合案例分析,对新时代新使命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和凸显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从乡镇职能权限、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县乡之间职能关系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得出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即机构改革成效不明显、职能定位不清晰、权责不统一、考核体系滞后、人员编制不足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历史发展原因、职能转变内生动力不足、乡镇差异化发展的客观现实、财政紧张、压力型体制的约束和自利性因素。论文第四章,结合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明确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聚焦问题导向,提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五大有效路径,包括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健全乡镇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化,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等。
杨春爽[10](2021)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政府责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和行政改革的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问题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2019年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正式出台不仅揭示了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的普遍性、重要性,而且标志着营商环境建设问题已被正式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并纳入制度运行轨道。经过几年的实践,全国各地方政府作为建设主体认真履行营商环境建设职责,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履职经验,但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也暴露出一些共性的政府履责问题。这些问题关涉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整体进程和最终效果,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政府责任的角度出发,借鉴责任政府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从历史、实践两个层面剖析营商环境与政府责任间具有关联,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政府履责存在履责不力、整改工作不到位,政策实行过程中缺乏系统运营、服务供给中重视短期绩效而忽视持续发展、市场监管与审批过程中脱节的主要问题,明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为责任意识不强导致不愿担责、履责能力不强导致不能担责、权责边界模糊导致责任界限不清、法治不到位导致担责失范、监督制度不足导致担责失序。最后,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针对性措施,明晰政府具有责任主体地位、提高优化营商环境意识、建立营商环境政府责任的长效机制。
二、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市场监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市场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1)“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职能价值取向的转变:由注重社会经济效率转向注重社会公平 |
(一)确立“以人民为中心”为职能转变价值取向,“放”出公平 |
(二)确立以增进社会公平为职能转变目标,“管”出公平 |
(三)确立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职能转变的目标,“服”出水平促进公平 |
二、政府职能转变动因的变化:由外生性转向内生性 |
(一)政府职能构建性转变:主动的自我革命 |
(二)政府职能内在性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延续与深化 |
三、政府职能转变重心的变化:由注重结构性转向注重效能性 |
(一)简政放权:市场主体多元化——释放市场与社会活力 |
(二)放管结合:强化监管职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
(三)优化服务:服出效率与质量——提高政府整体服务效能 |
四、政府职能转变对象的变化:由以管理者为中心转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
五、政府职能转变方式的变化:由注重直接管理方式转向注重制度化、法制化、网络化的间接管理方式 |
(一)以制度化放权管权 |
(二)以法治化优化营商环境 |
(三)以网络化提升政务服务与监管服务 |
(2)“转变政府职能”:基于党和政府重要文献的概念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转变政府职能”概念的提出 |
(一)从“国家职能”到“政府职能” |
(二)从“转变管理职能”到“转变政府职能” |
二、建设发展型政府背景下的“转变政府职能” |
(一)1987-1992年的“转变政府职能”:以“间接管理”为核心 |
(二)1993-1997年的“转变政府职能”:以“宏观调控”为焦点 |
(三)1998-2001年的“转变政府职能”:以“公共服务”为关切 |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转变政府职能” |
(一)2002-2006年的“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四位一体”的职能结构 |
(二)2007-2011年的“转变政府职能”:重视“有机统一”的职责体系 |
(三)2012年以来的“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聚焦“放管服”的职能体系 |
四、中国政治话语中的“转变政府职能” |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的“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 |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的“职能”主要是指政府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职能。 |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种“累积性创新”。 |
第四,“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结 语 |
(3)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
2.1.2 市场监管 |
2.1.3 政府职能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章 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概述 |
3.1 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现状 |
3.2 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发挥评价 |
3.2.1 政府职能转变稳中有序 |
3.2.2 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 |
3.2.3 监管模式呈现多样化 |
第4章 影响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及其成因 |
4.1 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中政府职能发挥问卷调查 |
4.1.1 内部调查问卷 |
4.1.2 外部调查问卷 |
4.2 影响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的障碍性因素 |
4.2.1 行政法律体系混乱 |
4.2.2 执法效能不足 |
4.2.3 改革后部门融合欠佳 |
4.2.4 专业监管能力不够 |
4.2.5 社会共治体系未见成效 |
4.3 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发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3.1 监管法律法规缺位 |
4.3.2 监管资源分配不均 |
4.3.3 监管思维转变不够 |
4.3.4 监管队伍建设落后 |
4.3.5 社会共治严重不足 |
第5章 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发挥的对策 |
5.1 完善市场监管法律法规 |
5.1.1 加快监管法律体系建成,提供执法保障 |
5.1.2 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
5.1.3 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
5.2 合理分配资源,强化综合性与专业性监管 |
5.2.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
5.2.2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5.2.3 完善综合执法信息平台建设 |
5.3 加强内部融合,构建有机整体 |
5.3.1 加强思想融合,促进有效沟通 |
5.3.2 设置轮岗制度 |
5.4 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
5.4.1 打造综合执法队伍 |
5.4.2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
5.5 强化社会共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5.5.1 鼓励市场主体自治 |
5.5.2 加强行业协会自治 |
5.5.3 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搭建共享平台 |
第6章 结论 |
附录 |
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发挥调查问卷(供系统内使用) |
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发挥调查问卷(供系统外使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肇庆市端州区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研究的背景 |
2.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研究评论 |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研究的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商事制度改革 |
2.市场监管 |
3.市场监管体系与监管能力 |
(二)理论基础 |
1.政府规制理论 |
2.公共治理理论 |
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端州区市场监管现状 |
(一)商事准入监管的改变 |
1.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内容 |
2.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内容 |
(二)后续监管形式的转变 |
1. “年检/审制”向“年报制”转变 |
2. “巡查制”向“双随机抽查”转变 |
3. “执法监管”向“信用监管”转变 |
(三)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监管成效 |
1.准入监管方面 |
2.后续监管方面 |
三、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端州区市场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端州区市场监管面临的问题 |
1.监管部门适应能力不足 |
2. “宽进”与“严管”不相匹配 |
3.监管惩戒手段效果不佳 |
(二)端州区市场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监管部门能力存在短板 |
2.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落后 |
四、有效解决市场监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一)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
2.健全完善交流激励机制 |
3.着力提升监管专业水平 |
(二)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
1.健全现行市场监管法律和制度 |
2.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和提升监管效能 |
3.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 |
4.建立健全市场多元共治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步入新时代:广大民众对群众性体育赛事需求增加 |
1.2.2 面对新环境: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迎来机遇与挑战 |
1.2.3 治理新格局: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内在驱动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方法论 |
1.5.2 具体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1.6.1 研究内容创新 |
1.6.2 研究视角创新 |
2 研究综述 |
2.1 文献综述 |
2.1.1 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相关研究 |
2.1.2 治理的相关研究 |
2.1.3 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的相关研究 |
2.1.4 协同治理模型构建相关研究 |
2.1.5 研究述评 |
2.2 核心概念 |
2.2.1 群众性体育赛事 |
2.2.2 协同 |
2.2.3 治理 |
2.2.4 治理机制 |
2.2.5 理论模型 |
3 理论基础 |
3.1 协同治理理论 |
3.1.1 协同治理的概念 |
3.1.2 协同治理的内涵 |
3.1.3 协同治理的本土化 |
3.1.4 协同治理的实践应用 |
3.2 其它相关的理论 |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2.2 协同优势理论 |
3.2.3 资源依赖理论 |
3.2.4 委托代理理论 |
4 社会治理视角下新中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历程回顾 |
4.1 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历史阶段划分 |
4.1.1 起步与曲折阶段(1949—1965):政府一元化管理 |
4.1.2 停滞与异化阶段(1966—1976):深受“文革”运动影响 |
4.1.3 恢复与转型阶段(1977—1992):政社合作关系形成 |
4.1.4 协作与探索阶段(1993—2012):多元治理萌芽 |
4.1.5 协同与完善阶段(2013—):多元治理格局逐渐形成 |
4.2 新中国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演变特征 |
4.2.1 赛事宗旨:从“为国”到“为民” |
4.2.2 办赛主体:从一元到多元 |
4.2.3 管理手段:从行政到综合 |
4.2.4 赛事效益:从“输血”到“造血” |
4.2.5 办赛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
5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现实审视 |
5.1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缘起 |
5.1.1 制度改革:群众性体育赛事数量增加与各种问题并存 |
5.1.2 赛事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客观要求 |
5.1.3 改革转型:传统的赛事管理路径出现“政府失灵” |
5.1.4 多元融合:协同治理主体互动关系亟待理顺 |
5.1.5 产业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 |
5.2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体 |
5.2.1 政府:监管服务与部门协调 |
5.2.2 市场:资源配置与经费扩充 |
5.2.3 社会:公益服务与技术支持 |
5.2.4 个人:民众参与与资源整合 |
5.3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政策 |
5.3.1 国家层面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政策梳理 |
5.3.2 地方层面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政策梳理 |
5.3.3 基于公共政策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特征分析 |
5.4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困境 |
5.4.1 政府与社会地位失衡 |
5.4.2 政府部门权责模糊 |
5.4.3 多元主体利益冲突 |
5.4.4 治理过程协同不足 |
6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构建 |
6.1 理论模型构建研究设计 |
6.1.1 方法选择 |
6.1.2 样本选取 |
6.1.3 分析工具 |
6.2 理论模型构建过程 |
6.2.1 产生研究问题 |
6.2.2 资料收集 |
6.2.3 资料分析——实质性编码 |
6.2.4 理论建构——理论性编码 |
6.2.5 理论应用 |
6.3 理论模型阐释 |
6.3.1 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整体性阐释 |
6.3.2 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核心要素阐释 |
6.4 关于理论模型严谨性的说明 |
7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案例验证 |
7.1 案例研究设计 |
7.1.1 案例验证思路 |
7.1.2 资料来源与收集 |
7.2 验证案例介绍 |
7.2.1 案例一: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 |
7.2.2 案例二:陈仓区周末篮球联赛 |
7.3 理论模型案例验证 |
7.3.1 办赛环境 |
7.3.2 办赛主体 |
7.3.3 参与动因 |
7.3.4 协同引擎 |
7.3.5 互动行为 |
7.3.6 协同结果 |
7.4 案例验证结果与启示 |
8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优化策略 |
8.1 双管齐下:优化赛事治理内外部环境 |
8.2 政社共治: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 |
8.3 定权定责:明确政府赛事治理权责边界 |
8.4 互监互督:建立政府与社会双向监督机制 |
8.5 软硬兼施:加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治理保障 |
8.6 精准施策:针对赛事类型选择不同治理手段 |
9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局限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体育赛事管理部门访谈提纲 |
附件2: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体访谈提纲 |
附录3:调研照片 |
附录4:调研访谈内容节选 |
附录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面临的挑战及政府作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政府作用界说 |
第一节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具体说明 |
一、公共服务及其分类 |
二、公共服务资源及其配置方式 |
三、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重要性 |
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现条件与实现方式 |
五、公共服务市场化中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
第二节 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一般作用 |
一、为市场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造条件 |
二、弥补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市场缺陷 |
三、保证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整体质量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及其价值 |
一、新的公共管理理论:融入市场主体参加服务供给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承担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性责任 |
三、资源配置理论:市场与政府配置相辅相成 |
四、公共选择理论:建立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的公共服务市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成就、挑战及其成因 |
第一节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历程 |
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 |
第二节 公共服务市场化面临的挑战 |
一、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优势并未完全体现 |
二、消费者选择权在资源配置中的价值导向功能没有完全突显 |
三、公共服务市场的主体行为亟待规范 |
四、公共服务的整体质量需要精准衡量和有效保障 |
第三节 公共服务市场化挑战的成因分析 |
一、规范性制度供给缺乏 |
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 |
三、市场主体的理性局限 |
四、社会主体参与不充分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政府在应对公共服务市场化挑战中应发挥的具体作用 |
第一节 发挥市场优势:培育和建设公共服务市场 |
一、转变政府职能以拓展市场空间 |
二、鼓励多元参加以形成竞争机制 |
三、加大政府投入以激发市场活力 |
四、尊重公众选择以明确发展方向 |
第二节 弥补市场不足:建构并维护公共服务市场运行秩序 |
一、加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制度供给 |
二、细化公共服务规范与相关质量标准 |
三、依法监督并惩戒市场主体的失范行为 |
四、发挥行业组织的自为秩序建构优势 |
第三节 提升服务效能:确保达成公共服务价值的目标 |
一、合理确定公共服务招标项目及其受益者范围 |
二、科学计划及分配公共服务财政资金 |
三、加强公共服务质量监控与价格监管 |
四、完善消费者参与的督导评价与选择机制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张家口市发展“冬奥”特色旅游产业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政府职能 |
2.1.2 “放管服”改革 |
2.1.3 冬奥旅游产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政府干预理论 |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三章 发展“冬奥”特色旅游产业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
3.1 产业发展规划 |
3.2 财税政策引导 |
3.3 土地、金融支持 |
3.4 人才开发与培养 |
3.5 旅游服务市场监督 |
第四章 发展“冬奥”特色旅游产业中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
4.1 政府职能的“缺位” |
4.1.1 顶层设计不完善 |
4.1.2 旅游产品整体质量较低 |
4.1.3 旅游公共服务缺失 |
4.2 政府职能的“越位” |
4.2.1 政府与市场边界交叉 |
4.2.2 市场监管定位模糊 |
4.2.3 社会组织职能不清 |
4.3 政府职能的“错位” |
4.3.1 层级政府缺乏合作机制 |
4.3.2 政府部门间未形成合力 |
第五章 推动发展“冬奥”特色旅游产业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建议 |
5.1 完善旅游政策支持体系 |
5.1.1 完善土地、金融政策 |
5.1.2 制定绿色、可持续的地域性特色旅游规划 |
5.2 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
5.2.1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共识 |
5.2.2 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
5.2.3 完善公共服务信息安全体系 |
5.3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科学结合 |
5.3.1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
5.3.2 加强宣传,优化旅游产品 |
5.4 发挥社会组织管理职能 |
5.4.1 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 |
5.4.2 落实好行业监管职能 |
5.5 明确政府职能角色定位 |
5.5.1 理顺层级政府的职权责任 |
5.5.2 推进政府部门协调机制创新 |
5.6 打造“京津冀”区域合作新格局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崇礼区发展特色旅游中政府职能研究调查问卷 |
(9)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以Z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1.学术价值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鉴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五)创新与不足 |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乡镇政府职能 |
2.乡镇机构改革 |
3.政府职能转变 |
(二)理论基础 |
1.新公共服务理论 |
2.服务型政府理论 |
二、Z县乡镇机构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与成效 |
(一)Z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
(二)Z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实践 |
1.优化机构设置 |
2.扩大乡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
3.优化公共服务职能 |
4.厘清县乡之间权责关系 |
(三)Z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成效 |
1.行政资源进一步统筹 |
2.公共治理能力提升 |
3.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
4.权力责任逐步理顺 |
5.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
三、Z县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问卷的基本情况 |
(二)Z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
1.机构改革现实成效不明显 |
2.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仍不清晰 |
3.乡镇政府权责不够统一 |
4.考核体系导向性转变滞后 |
5.人员编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1.历史发展原因 |
2.职能转变内生动力不足 |
3.乡镇差异化发展的客观现实 |
4.财政压力的现实困境 |
5.压力型体制的约束 |
6.乡镇政府的自利性因素 |
四、深化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建议与对策 |
(一)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
2.完善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 |
3.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
4.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
5.推动县乡之间关系的优化 |
(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
1.实行乡镇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
2.持续优化乡镇营商环境 |
3.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三)健全乡镇“三重事项”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 |
1.健全重大决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 |
2.畅通群众参与决策的通道 |
(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
1.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
2.深化政务公开 |
3.开展政务服务评估 |
(五)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 |
1.优化考核体系 |
2.加强资源倾斜 |
3.形成长效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调查问卷 |
致谢 |
(10)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政府责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优化营商环境与政府责任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营商环境和政府责任的内涵 |
一、营商环境的内涵 |
二、政府责任的内涵 |
三、政府履责对营商环境建设的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责任政府理论 |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政府履行营商环境建设职责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
第一节 营商环境建设中政府履责的历史依据 |
一、政府履行营商环境建设职责的起源 |
二、政府履行营商环境建设职责的拓展 |
三、政府履行营商环境建设职责的调整优化 |
四、政府履行营商环境建设职责的全面协同 |
第二节 营商环境建设中政府履责的现实依据 |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
第一节 营商环境优化的体系建构责任 |
一、营商环境的制度供给 |
二、组织设立专门机构 |
三、协调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
第二节 高效政务服务的供给责任 |
一、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
二、优化服务流程设计 |
三、加强服务效能监管 |
第三节 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保障责任 |
一、市场监管制度化 |
二、依法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
三、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政府履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政府履责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政府履责不力、整改工作不到位 |
二、政策施行过程中缺乏系统运营 |
三、服务供给中重视短期绩效忽视持续发展 |
四、市场监管与审批过程中脱节 |
第二节 政府履责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
一、责任意识不强导致不愿担责 |
二、履责能力不强导致不能担责 |
三、权责边界模糊导致责任界限不清 |
四、法治不到位导致担责失范 |
五、监督制度不足导致担责失序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确保政府有效履责的对策 |
第一节 加强党委对政府营商环境建设的领导 |
一、强化党委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引领性作用 |
二、确立党委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政策指导地位 |
三、明确党委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内部监督职责 |
第二节 加强责任导向的行政伦理建设 |
一、深化服务理念完善政务服务责任的履责 |
二、强化责任意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
第三节 明晰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权责边界 |
一、深化“放管服”综合改革 |
二、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 |
三、加强政府与社会协同合作 |
第四节 建设完善的法治体系 |
一、健全政府法律责任的体系和制度 |
二、强化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
三、健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
第五节 建立完善的营商环境监督和考评体系 |
一、构建规范化的行政监督体系 |
二、构建切合营商环境建设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市场监管(论文参考文献)
- [1]“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创新[J]. 何颖,李思然. 中国行政管理, 2022(02)
- [2]“转变政府职能”:基于党和政府重要文献的概念史考察[J]. 颜德如,李过. 社会科学, 2021(06)
- [3]抚松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问题研究[D]. 郑文强.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4]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肇庆市端州区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冠成.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 孟祥真. 济南大学, 2021
- [6]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研究[D]. 冯加付.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7]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面临的挑战及政府作用探析[D]. 艾雨巍.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8]张家口市发展“冬奥”特色旅游产业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刘聪炜. 河北大学, 2021(02)
- [9]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以Z县为例[D]. 徐剑锋.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10]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 杨春爽. 黑龙江大学,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