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改性插层蒙脱土的制备及性能

聚酰胺改性插层蒙脱土的制备及性能

一、聚酰胺改性用插层蒙脱石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延华[1](2021)在《功能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含油废水具有排放量大、COD值高、难处理等特点,释放到环境中会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威胁人身健康,油水分离已经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共性难题。本文针对不同油水体系,制备了多孔聚碳酸酯整体式吸附剂和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通过吸附结合破乳的方法,实现了对浮油废水和水包油型乳化液的油水分离。通过非溶剂诱导-热致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 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体式复合吸附剂(Z8/PC整料),实现对浮油废水的分离;通过柱撑-有机接枝的方法制备了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QATMt),实现对水包油型乳化液的油水分离。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油水体系特征研究。对不同油水体系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油水状态、油滴粒径、形成过程、表面电位和分离方法等。研究发现,浮油适合采用富集回收的方法,而乳化液更适合采用化学破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配制了具有代表性的模拟浮油废水、油包水型乳化液和水包油型乳化液,对吸附和破乳复合材料的制备奠定了基础。(2)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采用非溶剂诱导-热致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超疏水/超亲油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体式材料,对Z8/PC整料的疏水性、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测试,同时研究了其对模拟浮油、油包水型乳化液吸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Z8/PC整料具有微纳米分级结构和超疏水性表面(154.25°),ZIF-8的改性显着优化了纯聚碳酸酯多孔材料的内部结构和表面浸润性。当ZIF-8添加量为2 wt%时,对柴油的平衡吸附容量可达8.10 g·g-1,吸附机理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羧甲基纤维素钠可显着提高Z8/PC整料的抗压强度,但吸附容量随其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此外,Z8/PC多孔整料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和机械强度,可通过离心或蒸发的方法实现循环再生。(3)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采用TiO2对蒙脱石层间进行柱撑,增大其比表面积;进而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TiO2柱撑的蒙脱石进行有机改性,提高复合材料在水包油型乳化液中的分散性;最后,利用席夫碱反应,使用戊二醛将季铵化壳聚糖接枝APTES,大幅增加复合破乳剂的表面电位。对复合破乳剂的热稳定性、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测试,同时研究了 QATMt对水包油型乳化液破乳的影响因素和破乳机制。结果表明,破乳率随季铵化壳聚糖负载量、破乳剂添加量、破乳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中性条件下破乳性能最佳。当破乳剂的RQ/M=0.15,添加量为1.50 g·L-1,中性条件下破乳2 h,可实现96%以上破乳率,破乳机理主要包括静电絮凝作用和吸附作用。此外,可通过1.0 mol·L-1的NaOH溶液实现复合破乳剂的循环再生。

庄官政[2](2019)在《油基钻井液用有机黏土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了有机蒙脱石、有机坡缕石和有机海泡石在油基钻井液体系中的流变性能和调控机制,从矿物结构、矿物化学以及界面反应的角度探索了有机黏土在油基钻井液中流变性的制约机理。有机蒙脱石在油基体系中的结构变化主要经过分散、膨胀和剥离三个阶段在油基体系中形成“卡房式”网络结构。有机改性剂性质、用量以及温度影响有机蒙脱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网络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强度,并以此制约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有机改性剂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插入蒙脱石层间,并增大蒙脱石的层间距。改性剂的极性越低、分子越大、用量越多,制备出的有机蒙脱石层间距越大、亲油性越好,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性能越突出。老化温度的升高促进了有机蒙脱石在油基体系中的膨胀或剥离程度,进而提升了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能。但是,180℃以上的高温将降低有机蒙脱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性。有机蒙脱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热稳定性受有机改性剂脱附和热分解的双重影响。有机改性剂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和物理作用吸附于坡缕石和海泡石矿物表面,进而改善黏土矿物与油的相容性。有机坡缕石(有机海泡石)的纳米纤维或晶束在油基体系中通过分散、搭接而形成无序的三维网络结构,从而提升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纳米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制约网络结构的强度。有机分子与矿物的表面的纳米孔道结构的界面作用是制约有机坡缕石(有机海泡石)流变性的重要因素。有机分子插入矿物的纳米通道或者表面凹槽显着提升其流变性和热稳定性。由于坡缕石和海泡石的纳米通道尺寸差异,两者对有机改性剂的选择也不同。以质量比为1:1有机蒙脱石和有机坡缕石(或有机海泡)组成的复合有机黏土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性和热稳定性显着优于单独的有机黏土。这是由于剥离后的有机蒙脱石纳米片和分散的有机坡缕石(有机海泡石)纳米纤维在油中分散和搭接,提高了网络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和热稳定性。

刘梦[3](2018)在《蒙脱石剥离插层机理研究及荧光功能新材料的构建》文中指出蒙脱石(MMT)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铝酸盐非金属纳米矿物,其具有二维纳米片结构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由于其具有膨胀性,吸水性,离子交换性,结构和功能易调控,且蒙脱石廉价易得,环境友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蒙脱石的剥离、有机插层机理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严重制约了蒙脱石功能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本论文以蒙脱石为对象,探讨了蒙脱石的剥离和有机插层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蒙脱石功能新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的探索研究。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几种典型蒙脱石族矿物在水中的膨胀剥离行为,并发现其中锂皂石最易剥离。以锂皂石为蒙脱石族矿物的代表性矿物,研究了其吸水膨胀、剥离及脱水重组的过程。结果表明,当剥离的浓度足够低时(1 mg/L),锂皂石的厚度可达到10 nm以内。向锂皂石的体系中加入CTAB后,其剥离效果有变好的趋势。进一步,对锂皂石进行不同程度的干燥,发现其在脱水的过程中,锂皂石的厚度逐渐增加,说明锂皂石的颗粒逐渐堆叠,且加入CTAB后,重新堆叠的速度变慢,说明有机阳离子的加入抑制了片层的重新堆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蒙脱石族矿物剥离的模型。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蒙脱石基复合发光材料,有效抑制了光泽精的荧光淬灭,从而显着提高了光泽精的发光性能。通过实验揭示了不同条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提高体系发光性能的优化工艺条件,并进一步将复合粉体进行成型加工,制备得到相均匀且多孔的荧光气凝胶。运用制备的荧光气凝胶实现了对气相苯酚的检测,检测限分别达到0.35 ppb。进一步选取另一种荧光探针7-氨基-4-甲基香豆素作为作为客体分子。并成功将其插入蒙脱石层间,从而显着抑制了荧光猝灭。利用其增强的荧光的性能,将该复合粉体进一步与壳聚糖进一步复合形成荧光复合膜,利用制备的得到的荧光复合膜对污染物Cr(VI)进行检测,最低检测限为5μmol/L。

王敏[4](2017)在《蒙脱石的有机改性及其分散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蒙脱石(Mt)的亲水疏油性不利于其在有机介质中的均匀分散,因此,限制了它在涂料、化妆品、钻井液、聚合物和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故需要对Mt进行有机改性,使Mt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以扩大其应用领域。本文以浙江安吉的钙基蒙脱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有机改性蒙脱石(OMt),探索了不同醇助剂及其浓度、不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浓度改性Mt后对其层间距等微结构、接触角、胶体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胶体率等表征手段对OMt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乙二醇中的溶解度最大,当水和乙二醇的体积比为75:25,1.0 CEC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Mt后,OMt的层间距最大达2.05 nm,在二甲苯中的胶体率为78%。利用非离子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改性Mt,在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不变时,调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制备OMt,探讨表面活性剂在Mt上的吸附机理。XRD和FT-IR发现,随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层间距增加至4.14 nm,疏水性增大;热重(TG-DTG)和接触角分析得,OMt的失重量越大,吸附在Mt表面的表面活性剂越多,疏水性更大;扫描电镜(SEM)图和粒径分析显示,相较于Mt原土,OMt表面结构更卷曲,片层更薄,粒径越小。通过以上结果分析QA+通过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进入层间使Mt层间距变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Mt的结构羟基发生氢键作用吸附在Mt上。研究OMt在二甲苯中的分散性发现,OMt颗粒与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颗粒与颗粒以面-面、端-面、端-端多种模式结合的方式共同作用,表面活性剂和二甲苯产生疏水作用,使得OMt在二甲苯中能够均匀分散而不聚沉,胶体率达100%,并且稳定达96 h。

蔡冬雪[5](2013)在《有机蒙脱石涂料流变助剂的制备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上主要的涂料流变助剂各有优缺点,生产出一种综合性能更好的涂料流变助剂尤为重要。本文在对海明斯特殊化工公司生产的建筑涂料用流变助剂BentoneSD-1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氢化蓖麻油(MT)为表面活性剂,普通蒙脱石为原料,采用湿法和干法制备了有机蒙脱石,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顺序对有机蒙脱石结构和流变性能的影响。为探讨蒙脱石有机插层机理,采用干法和半干法制备不同链长季铵盐插层的有机蒙脱石,研究了季铵盐链长、蒙脱石种类等因素对插层效果的影响,对机改性剂插层蒙脱石的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测试表明,制备的 CTAB-SDS-MT-MMT、(CTAB,SDS)-MT-MMT 样品的流变性能优于BentoneSD-1产品。制备有机蒙脱石涂料流变助剂的最佳工艺为三步插层法,即先用CTAB插层,再加入SDS,最后加入MT(CTAB-SDS-MT-MMT);浆体浓度为10%,温度为80℃,每加一种改性剂搅拌1h,共搅拌3h。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加入顺序对蒙脱石的结构产生明显影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有机蒙脱石插层成功的关键因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独改性时不能插层蒙脱石,但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可以起协同作用,使得有机蒙脱石的层间距增大,结构趋于稳定有序。球磨法(干法)制备有机蒙脱石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球磨时间为1h、料球比为1:20(质量比)、球磨转速为400r/min,改性剂加入量为1.2CEC。研究表明,在干法球磨条件下,单种表面活性剂单独改性蒙脱石或三种表面活性剂两两复合时,改性剂均不能插入蒙脱石层间。三种表面活性剂复合插层蒙脱石时,可以成功制备出最大层间距为4.85nm的有机蒙脱石。蒙脱石层间含水量越多、层间二价阳离子的含量越多、分子链长越短,插层效果越好;蒙脱石层间为有机环境时,插层效果更好。计算机模拟成功解释了 XRD分析结果中同种有机蒙脱石出现多种层间距的现象,再现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蒙脱石层间可交换阳离子之间发生的交换反应过程,证明了水分子的存在有利于表面活性剂插层蒙脱石,在有水分子存在的条件下,CTAB与SDS分子缠绕形成混合胶束,插入蒙脱石层间。

王钺博[6](2012)在《利用二甲基亚砜作溶剂绢云母插层改性及其与纯丙乳液的复合》文中研究表明绢云母属于结构相对稳定的层状硅酸盐矿物,难以进行插层和纳米化剥离与复合。绢云母经结构修饰后阳离子交换性显着提高,为其有机插层改性和纳米化复合创造了条件,但插层复合程度和效率均需提高。这一工作对充分发挥绢云母优良的结构特性和提高其应用价值具有积极意义。本论文以结构修饰绢云母(S3)为原料,研究了绢云母插层改性产物的稳定性问题;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插层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反应介质条件下优化插层改性绢云母的制备条件;研究了两相复合制备纯丙乳液/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及表征。确认了在插层改性后以室温蒸馏水进行洗涤以及插层改性时加入等量或过量插层剂等条件;在DMSO作溶剂条件下,CTAB插层改性绢云母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直接采用S3为原料,原料粒度5 μm,反应时间为12 h,反应温度为80 ℃,体系固含量10%,插层剂摩尔量5倍于S3的阳离子交换量(CEC),体系pH无需调节。插层改性后,插层改性绢云母(S4)层间距最大增至5.22 nm,插层率接近100%。有机物仅存在于层间,CTA+与CTAB分子的摩尔比约为1:2.22。有机物在绢云母层间以All-trans构型排列,约84.8%与结构层呈约57.6°的倾斜双层排列,约15.2%呈约37.8℃的倾斜单层排列;DMSO在反应中仅起到反应介质的作用。其应用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体系固含量,降低了插层剂用量,无需调节体系pH值;XPS结果表明S3存在层间水,热活化过程中绢云母脱去的羟基没有在酸化和钠化时得到全部恢复,酸化过程中Al3+确有溶出,钠化过程中约有90.21%的K+被Na+置换,残留的K+不参与阳离子交换,而Na+则全部参与。在获得的纯丙乳液与S4的纳米复合材料中绢云母呈有序剥离状态。S4的复合使纯丙乳液涂膜具较强的紫外吸收作用,而外墙涂料涂膜硬度未明显变化。

冯雪[7](2011)在《有机化蛭石/PI、Sb-SnO2/P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酰亚胺(PI)作为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良好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常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低温超导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聚酰亚胺材料逐渐被用来替代电子电气领域的传统介电材料,但PI的介电常数在3.03.5之间,难以满足微电子领域发展所要求的介电常数在2.5以下,同时也难以满足电容器对其高介电的要求,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制备高介电和低介电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上。本论文以层状蛭石和粒状Sb-SnO2 (ATO)为填料研究其对PI介电等性能的影响。在进行有机化蛭石(OVMT)/PI复合薄膜研究中,首先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蛭石进行有机化改性,再通过单体插层-原位聚合法制备了OVMT/PI复合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OVMT和复合薄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薄膜的静态力学、动态力学(DMA)、热学(TGA)和电学(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等各项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较纯的PI都有所降低,特别是当OVMT含量为1wt%时,薄膜的介电常数降低到2.56且介电损耗小;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OVMT的加入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OVMT的含量为1.5wt%时,拉伸强度增大到最大,从60.98MPa增大到92.95MPa;复合薄膜5wt%失重的温度与纯PI接近且均超过500℃,满足绝大部分介电材料的使用要求。在进行ATO/PI复合薄膜研究中,先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反相微乳液两种方法制备ATO粉末,然后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ATO/PI复合薄膜。采用SEM、XRD、FTIR、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对ATO和复合薄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薄膜的静态力学、热学和电学(介电常数、体积电导率)等各项性能。结果表明,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出的ATO颗粒分布较窄,粒径较小(中位径为1.11μm),更适合作为无机填料用于PI中;以其为填料制备的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随着ATO的加入呈现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ATO含量为1.53wt%时,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实现突增,在10KHz下介电常数由3.79增大至53.38,提高了几十倍。

赵留喜,孙亚光,余丽秀[8](2010)在《蒙脱石有机化插层改性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脱石是非金属黏土矿中的重要矿物品种,其有机化插层改性是其深加工高附加值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改性后的蒙脱石在有机相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凝胶性、吸附性和纳米效应等,结合对性能影响因素的探讨,对主要类型特性进行了评价。

孙红娟,彭同江,刘颖[9](2009)在《蒙脱石层间域的可改造性研究及进展》文中认为蒙脱石具有良好的可改造性,其加工产物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这都取决于蒙脱石结构的特珠性及其优良的阳离子交换性。从蒙脱石层间域具有可改造性出发,揭示了蒙脱石层间域具有可改造性的本质。结合钠化、有机化、插层化合物、原位聚合反应及纳米化处理的试验研究,讨论了层间域可改造的几种主要方式和类型、层间物改造后层间域的变化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将蒙脱石钠化、有机化、无机化合物柱撑、有机聚合插层处理等上升为蒙脱石层间域的可改造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陈芬[10](2009)在《绢云母有机插层改性和纳米片体制备》文中研究表明绢云母是重要的工业矿物原料,制备绢云母有机插层改性产物和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绢云母的优良属性,而且能够通过附加新的功能作用,是提高绢云母价值和实现高档次应用的重要手段,是绢云母的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本论文以热活化-酸处理-钠化手段修饰的绢云母为对象,研究了绢云母的层间有机插层改性,并在有机插层改性使绢云母层间距扩张的基础上,进行了机械剥离制备绢云母纳米片体的研究。论文对插层改性绢云母和绢云母纳米片体产物进行了表征,对过程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二甲基亚砜(短链)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长链)为改性剂对结构修饰绢云母的有机插层改性,根据结果选定HDTMAB为有效改性剂。试验确定HDTMAB改性绢云母的优化工艺条件为:HDTMAB:绢云母CEC比值=15、HDTMAB-正丁醇溶液浓度两者之比1:2、改性温度(水浴)80℃、搅拌改性时间6h。HDTMAB插层改性使绢云母层间距扩张增大到2.2nm至6.7nm以上,插层率最高达49.09%。研究了插层改性绢云母机械剥离和超声剥离制备绢云母纳米片体的技术。对有机改性绢云母进行机械剥离和超声剥片,均可制得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试验确认的机械剥离优化条件为:球:料:水=10:1:3,球磨机转速580r/min,研磨3h。其中机械剥离制得的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晶粒为16.6nm,超声剥离产物为8.1nm,片层间距2-6nm。对所制备的HDTMAB插层改性绢云母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HDTMAB插层改性绢云母已由表面亲水性变为疏水性,颗粒的表面接触角增大,表面能降低。改性剂HDTMAB已进入绢云母层间,并以倾斜方式在其中排列,倾斜角度为32.63°。HDTMAB在绢云母颗粒上的最高吸附量为8.72%。

二、聚酰胺改性用插层蒙脱石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酰胺改性用插层蒙脱石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前言
    1.2 含油废水
        1.2.1 含油废水的分类
        1.2.2 含油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3 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1.3.1 重力法
        1.3.2 离心法
        1.3.3 膜分离法
        1.3.4 高级氧化法
        1.3.5 生物法
        1.3.6 化学破乳
        1.3.7 吸附法
    1.4 聚合物多孔吸附材料及其应用
        1.4.1 聚合物多孔吸附材料
        1.4.2 聚合物多孔吸附材料的应用
        1.4.3 聚碳酸酯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1.5 层状硅酸盐材料及其应用
        1.5.1 层状硅酸盐材料
        1.5.2 层状硅酸盐材料的应用
        1.5.3 蒙脱石及其复合材料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5 比表面积和微孔分析
        2.3.6 表面电位分析
        2.3.7 热学性质分析
        2.3.8 接触角分析
        2.3.9 抗压强度分析
        2.3.10 乳化液形貌分析
        2.3.1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4 样品性能测试方法
        2.4.1 多孔整料的吸附性能测试
        2.4.2 破乳剂的破乳性能测试
第3章 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料的制备
        3.2.1 ZIF-8的制备
        3.2.2 ZIF-8改性多孔聚碳酸酯整料的制备
    3.3 样品的物相、结构与形貌
        3.3.1 热重分析
        3.3.2 红外分析
        3.3.3 表面形貌分析
        3.3.4 物相分析
        3.3.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3.4 多孔整料的油水分离性能及影响因素
        3.4.1 对油包水型乳化液的破乳性能
        3.4.2 对模拟浮油的分离性能
        3.4.3 机械强度的提高及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3.4.4 ZIF-8含量对平衡吸附容量的影响
    3.5 吸附机理分析
    3.6 Z8/PC在有机污染物分离中的扩展应用
        3.6.1 平衡吸附容量
        3.6.2 循环性能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的制备
        4.2.1 蒙脱石的钠化
        4.2.2 TiO_2柱撑蒙脱石的制备
        4.2.3 硅烷偶联剂改性-TiO_2柱撑蒙脱石的制备
        4.2.4 壳聚糖接枝硅烷偶联剂-TiO_2柱撑蒙脱石的制备
    4.3 样品的物相、结构与形貌
        4.3.1 物相分析
        4.3.2 红外分析
        4.3.3 热重分析
        4.3.4 表面形貌分析
        4.3.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4.4 破乳剂的油水分离性能及影响因素
        4.4.1 油水分离性能
        4.4.2 破乳剂添加量和壳聚糖负载量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4.4.3 时间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4.4.4 pH值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4.5 破乳机理分析
    4.6 在油泥分离中的扩展应用
        4.6.1 油泥分离处理方案
        4.6.2 油泥分离处理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油基钻井液用有机黏土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术语注释表
1 绪论
    1.1 油基钻井液及其流变性
        1.1.1 油基钻井液概述
        1.1.2 油基钻井液流变性
        1.1.3 油基钻井液流变性对钻井作业的影响
        1.1.4 有机黏土对油基钻井液流变性的调控
    1.2 有机蒙脱石
        1.2.1 蒙脱石的结构
        1.2.2 蒙脱石的理化性质
        1.2.3 蒙脱石的应用
        1.2.4 蒙脱石的有机改性
        1.2.5 有机蒙脱石的应用现状
    1.3 有机坡缕石和有机海泡石
        1.3.1 坡缕石和海泡石的结构
        1.3.2 坡缕石和海泡石的理化性质与应用
        1.3.3 坡缕石和海泡石的有机改性和应用现状
    1.4 选题的依据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的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器材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有机黏土的制备
        2.2.1 有机蒙脱石的制备
        2.2.2 有机坡缕石的制备
        2.2.3 有机海泡石的制备
    2.3 有机黏土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4 热分析
        2.3.5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6 比表面积和微孔分析
        2.3.7 X射线荧光光谱(XRF)
    2.4 油基钻井液的制备
    2.5 油基钻井液的性能表征
        2.5.1 胶体率
        2.5.2 六速黏度计测试
        2.5.3 动态流变曲线
        2.5.4 触变性
3 有机蒙脱石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改性剂性质对有机蒙脱石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1 有机蒙脱石的制备
        3.2.2 有机蒙脱石的结构和性质
        3.2.3 有机蒙脱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性能
    3.3 改性剂用量对有机蒙脱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3.1 有机蒙脱石的制备
        3.3.2 有机蒙脱石的结构和性质
        3.3.3 有机蒙脱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性能
    3.4 有机蒙脱石在油基体系中的流变机制
        3.4.1 有机蒙脱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行为特征
        3.4.2 有机蒙脱石在油中的结构
        3.4.3 有机蒙脱石在油基钻井液中流变原理
        3.4.4 有机蒙脱石在油基钻井液中流变性的制约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有机坡缕石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改性剂性质对有机坡缕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2.1 有机坡缕石的制备
        4.2.2 有机坡缕石的结构和性质
        4.2.3 有机坡缕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性能
    4.3 改性剂用量对有机坡缕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3.1 有机坡缕石的制备
        4.3.2 有机坡缕石的结构和性质
        4.3.3 有机坡缕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性能
    4.4 有机坡缕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机制
        4.4.1 有机坡缕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原理
        4.4.2 有机坡缕石在油基钻井液中流变性能的制约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有机海泡石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改性剂性质对有机海泡石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2.1 有机海泡石的制备
        5.2.2 有机海泡石的结构和性质
        5.2.3 有机海泡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性能
    5.3 改性剂用量对有机海泡石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3.1 有机海泡石的制备
        5.3.2 有机海泡石的结构和性质
        5.3.3 有机海泡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性能
    5.4 有机海泡石的流变机制
        5.4.1 有机海泡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结构和流变机制
        5.4.2 有机海泡石在油基钻井液中流变性的制约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复合型有机黏土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有机蒙脱石-有机坡缕石复合有机黏土的性能
        6.2.1 有机黏土的复配方法
        6.2.2 胶体率
        6.2.3 六速黏度计测试
        6.2.4 动态流变曲线
        6.2.5 触变性
    6.3 有机蒙脱石-有机海泡石复合有机黏土的性能
        6.3.1 有机黏土的复配方法
        6.3.2 胶体率
        6.3.3 六速黏度计测试
        6.3.4 动态流变曲线
        6.3.5 触变性
    6.4 复合型有机黏土的流变机制
        6.4.1 复合有机黏土在油基钻井液中的结构
        6.4.2 复合有机黏土的流变机制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蒙脱石剥离插层机理研究及荧光功能新材料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蒙脱石的结构特点及性能
        1.1.1 蒙脱石的结构
        1.1.2 蒙脱石的性能
    1.2 蒙脱石的剥离研究进展
        1.2.1 蒙脱石的聚合物插层剥离
        1.2.2 蒙脱石有机酸改性剥离
    1.3 有机无机荧光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3.1 有机荧光功能小分子
        1.3.2 有机/无机荧光复合材料
    1.4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流程图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蒙脱石族矿物的剥离
        2.2.2 蒙脱石光泽精荧光气凝胶的制备及应用
        2.2.3 蒙脱石香豆素荧光膜的制备及应用
    2.3 表征方法
第3章 蒙脱石族矿物剥离机理的研究
    3.1 蒙脱石族矿物的剥离情况及机理研究
        3.1.1 不同蒙脱石族矿物的剥离
        3.1.2 剥离不同浓度锂皂石AFM表征
        3.1.3 膨胀剥离后的蒙脱石族矿物干燥不同时间后的XRD表征
        3.1.4 加入不同浓度CTAB对锂皂石剥离的影响
        3.1.5 锂皂石的重组研究
    3.2 蒙脱石族矿物剥离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蒙脱石荧光复合材料制备及在气相苯酚检测方面的研究
    4.1 蒙脱石荧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4.1.1 光泽精/蒙脱石插层复合XRD表征
        4.1.2 光泽精蒙脱石膨胀剥离后干燥不同时间XRD表征
        4.1.3 加入光泽精对蒙脱石剥离的影响
        4.1.4 光泽精/蒙脱石插层复合粉体荧光性能表征
        4.1.5 蒙脱石荧光试纸的性能表征
        4.1.6 蒙脱石荧光气凝胶的性能表征
    4.2 蒙脱石荧光复合材料在气相苯酚检测方面的研究
        4.2.1 蒙脱石荧光气凝胶对污染物的选择性
        4.2.2 蒙脱石荧光试纸对苯酚的检测
        4.2.3 蒙脱石荧光气凝胶对苯酚的检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AMC/MMT荧光膜的制备及在重金属检测方面的研究
    5.1 AMC/MMT荧光膜的制备及表征
        5.1.1 AMC/MMT复合粉体XRD表征
        5.1.2 AMC/MMT复合粉体FTIR表征
        5.1.3 AMC/MMT插层复合粉体荧光性能表征
    5.2 AMC/MMT荧光膜在重金属Cr(VI)检测方面的研究
        5.2.1 AMC/MMT荧光膜对污染物的检测
        5.2.3 AMC插层MMT分子动力学模拟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
    6.2 研究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蒙脱石的有机改性及其分散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蒙脱石介绍
        1.1.1 蒙脱土的组分
        1.1.2 蒙脱石的结构
        1.1.3 蒙脱石的性质
    1.2 蒙脱石有机改性方法及机理
        1.2.1 改性方法
        1.2.2 改性机理
        1.2.3 有机阳离子的排布
    1.3 有机蒙脱石的分散性
        1.3.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3.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3.3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3.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 药品
        2.1.2 仪器
    2.2 样品表征与测试
        2.2.1 粉末X射线衍射
        2.2.2 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
        2.2.3 热重-微商热重
        2.2.4 扫描电境
        2.2.5 粒度测试
        2.2.6 接触角
        2.2.7 胶体率的测定
    2.3 蒙脱土提纯钠化
        2.3.1 钙基蒙脱土的钠化
        2.3.2 钠基蒙脱土的提纯
    2.4 蒙脱石理化性质的测定
        2.4.1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2.4.2 吸蓝量的测定
        2.4.3 胶质价的测定
        2.4.4 膨胀容的测定
        2.4.5 吸水率的测定
    2.5 蒙脱石的有机改性
第三章 有机蒙脱石的制备与表征
    3.1 蒙脱石的理化性质与表征
        3.1.1 蒙脱石的理化性质
        3.1.2 蒙脱石的表征
    3.2 不同醇助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OTAC改性蒙脱石
        3.2.1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在不同助剂中的溶解度
        3.2.2 胶体率
        3.2.3 XRD分析
        3.2.4 FT-IR分析
    3.3 不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蒙脱石
        3.3.1 胶体率
        3.3.2 XRD分析
        3.3.3 FTIR分析
    3.4 不同乙二醇浓度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蒙脱石
        3.4.1 胶体率
        3.4.2 XRD分析
        3.4.3 FTIR分析
    3.5 不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改性蒙脱石
        3.5.1 胶体率
        3.5.2 XRD分析
        3.5.3 FTIR分析
    3.6 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蒙脱石
        3.6.1 XRD分析
        3.6.2 FT-IR分析
        3.6.3 TG-DTG分析
        3.6.4 扫描电镜分析
        3.6.5 接触角分析
        3.6.6 吸附改性机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机蒙脱石在二甲苯中的分散性及稳定性
    4.1 粒径分析
    4.2 有机蒙脱石在二甲苯中的胶体率
    4.3 有机蒙脱石在二甲苯中的稳定性
    4.4 有机蒙脱石在二甲苯中的分散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有机蒙脱石涂料流变助剂的制备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蒙脱石与涂料流变助剂概述
    2.1 国内外有机膨润土的储量及生产现状
    2.2 涂料流变助剂的定义与种类
    2.3 有机蒙脱石在涂料中的应用
第3章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氢化蓖麻油湿法共插层蒙脱石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设备
        3.1.3 阴、阳离子/氢化蓖麻油共插层型有机蒙脱石的湿法制备实验
        3.1.4 分析与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样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2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顺序对样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3 制备工艺的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氢化蓖麻油干法共插层蒙脱石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设备
        4.1.3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氢化蓖麻油-有机蒙脱石的干法制备实验
        4.1.4 分析与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球磨法对有机蒙脱石结构的影响
        4.2.2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有机蒙脱石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链长季铵盐干法/半干法球磨插层蒙脱石的研究
    5.1 实验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设备
        5.1.3 季铵盐-有机蒙脱石的制备实验
        5.1.4 分析与表征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不同链长季铵盐干法插层蒙脱石的实验研究
        5.2.2 不同链长季铵盐半干法插层蒙脱石的实验研究
        5.2.3 对影响插层效果因素的探讨
        5.2.4 表面活性剂在蒙脱石层间的排列方式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计算机模拟法对有机改性剂插层蒙脱石的机理研究
    6.1 模拟部分
        6.1.1 模型的建立
        6.1.2 模拟方法与参数设置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阳离子插层蒙脱石的机理研究
        6.2.2 阴、阳离子复合插层蒙脱石的机理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利用二甲基亚砜作溶剂绢云母插层改性及其与纯丙乳液的复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绢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高层次开发利用简介
        1.1.1 绢云母的化学组成及晶体结构
        1.1.2 绢云母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1.1.3 中国绢云母资源及加工现状
        1.1.4 云母粉体表面改性及结构修饰
    1.2 纯丙乳液的性质及应用
        1.2.1 纯丙乳液的性质
        1.2.2 纯丙乳液的应用
    1.3 层状硅酸盐矿物插层改性及与聚合物的纳米尺度复合
        1.3.1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1.3.1.1 原理和制备
        1.3.1.2 结构和性能
        1.3.1.3 研究历程和发展前景
        1.3.2 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有机插层改性
        1.3.2.1 插层改性用层状硅酸盐分类及特点
        1.3.2.2 层状硅酸盐插层用改性剂分类及特点
        1.3.2.3 插层改性用介质分类及作用
    1.4 论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原料、试剂和试验方法
    2.1 原料和试剂
        2.1.1 原料及其制备
        2.1.2 试验试剂
    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绢云母插层改性稳定性的探究
        2.3.2 绢云母插层改性工艺参数的优化
        2.3.3 纯丙乳液与插层改性绢云母的复合
        2.3.4 外墙涂料的制备
        2.3.5 插层改性剂在绢云母层间的排列方式
        2.3.6 纯丙乳液与绢云母的复合模型
    2.4 试验过程评价和产物性能表征
        2.4.1 绢云母插层改性效果的评价
        2.4.1.1 绢云母结构层间距的测定
        2.4.1.2 插层率的计算
        2.4.1.3 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表征
        2.4.2 纯丙乳液/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
        2.4.2.1 复合乳液涂膜的紫外屏蔽性能的表征
        2.4.2.2 外墙涂料涂膜硬度的表征
第3章 活化绢云母插层稳定性的探究
    3.1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插层稳定性
    3.2 二甲基亚砜为改性剂的插层稳定性
    3.3 双组分改性剂的插层稳定性
    3.4 小结
第4章 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条件下绢云母有机插层改性研究
    4.1 原料选择
    4.2 插层改性条件的影响与优化
        4.2.1 原料粒度
        4.2.2 反应时间
        4.2.3 反应温度
        4.2.4 体系固含量
        4.2.5 插层剂用量
        4.2.6 体系pH值
    4.3 插层改性效果评价与分析
        4.3.1 红外光谱表征绢云母结构变化及层间有机物形态
        4.3.2 插层改性产物中有机物含量的表征
        4.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绢云母结构变化及有机物含量
        4.3.4 插层改性绢云母表面形貌的表征
        4.3.5 插层剂在绢云母层间的排列方式
        4.3.6 二甲基亚砜加速插层改性的对比与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纯丙乳液/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5.1 复合材料制备条件的影响
        5.1.1 复合温度
        5.1.2 复合时间
        5.1.3 改性绢云母添加量
        5.1.4 物料分散方式
    5.2 复合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
        5.2.1 复合乳液涂膜紫外屏蔽性能的表征
        5.2.2 外墙涂料涂膜硬度的表征
    5.3 纯丙乳液/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复合模型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有机化蛭石/PI、Sb-SnO2/P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酰亚胺的简介
    1.3 无机/聚酰亚胺杂化复合薄膜研究现状
    1.4 无机/聚酰亚胺复合介电薄膜简介
        1.4.1 聚合物材料介电理论
        1.4.2 无机/聚酰亚胺复合介电薄膜的分类与研究
        1.4.3 无机/聚酰亚胺复合介电薄膜制备方法
        1.4.4 无机/聚酰亚胺复合介电薄膜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论文的创新性
第二章 有机化蛭石/PI 低介电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理
        2.2.1 蛭石有机化原理
        2.2.2 OVMT/PI 复合薄膜制备机理
    2.3 实验原料和仪器
        2.3.1 实验原料
        2.3.2 实验主要仪器
    2.4 实验步骤
        2.4.1 OVMT 的制备
        2.4.2 PI 薄膜的制备
        2.4.3 OVMT/PI 复合薄膜的制备
    2.5 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
    2.6 结果与讨论
        2.6.1 无机填料的XRD 分析
        2.6.2 无机填料的FTIR 分析
        2.6.3 无机填料的TGA 分析
        2.6.4 OVMT/PI 复合薄膜的XRD 分析
        2.6.5 OVMT/PI 复合薄膜的SEM 分析
        2.6.6 OVMT/PI 复合薄膜的FTIR 分析
        2.6.7 OVMT/PI 复合薄膜的静态力学分析
        2.6.8 OVMT/PI 复合薄膜的动态力学分析
        2.6.9 OVMT/PI 复合薄膜的热学性能分析
        2.6.10 OVMT/PI 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b-SnO_2/PI 高介电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原理
        3.2.1 ATO 的导电机理
        3.2.2 ATO 粉末的制备原理
    3.3 实验原料和仪器
        3.3.1 实验原料
        3.3.2 实验主要仪器
    3.4 实验步骤
        3.4.1 ATO 粉末的制备
        3.4.2 PI 薄膜的制备
        3.4.3 ATO/PI 复合薄膜的制备
    3.5 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
    3.6 结果与讨论
        3.6.1 ATO 粉末的XRD 分析
        3.6.3 ATO 粉末的SEM 分析
        3.6.4 ATO 粉末的粒径分析
        3.6.5 ATO/PI 复合薄膜的XRD 分析
        3.6.6 ATO/PI 复合薄膜的SEM 分析
        3.6.7 ATO/PI 复合薄膜的FTIR 分析
        3.6.8 ATO/PI 复合薄膜的静态力学分析
        3.6.9 ATO/PI 复合薄膜的热学性能分析
        3.6.10 ATO/PI 复合薄膜的电学性能分析
        3.6.11 展望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蒙脱石有机化插层改性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插层剂选择及分类
    1.1 非反应型有机插层剂
    1.2 反应型有机插层剂
2 蒙脱石插层性能表征及影响因素
    2.1 分散性
    2.2 凝胶和触变性
    2.3 纳米效应
    2.4 吸附性
3 插层有机化蒙脱石主要品种应用性能
    3.1 凝胶和触变型有机插层蒙脱石
    3.2 纳米分散型有机插层蒙脱石
    3.3 吸附型有机插层蒙脱石

(9)蒙脱石层间域的可改造性研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蒙脱石层间物种类
    1.1 水化阳离子
    1.2 有机阳离子
    1.3 无机化合物
    1.4 有机聚合物
2 结语

(10)绢云母有机插层改性和纳米片体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绢云母简介
        1.1.1 矿物结构与理化性能
        1.1.1.1 绢云母的矿物结构
        1.1.1.2 绢云母的理化性能
        1.1.2 绢云母的资源特性与应用
        1.1.2.1 绢云母的资源特性
        1.1.2.2 绢云母的应用
        1.1.3 绢云母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1.3.1 绢云母的研究现状
        1.1.3.2 存在问题
    1.2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PL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概述
        1.2.1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PL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2.2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PLS)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综述
        1.2.3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PLS)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1.3 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有机插层改性研究概述
        1.3.1 有机插层改性原理及对层状硅酸盐矿物的要求
        1.3.1.1 有机插层改性原理
        1.3.1.2 有机插层改性对层状硅酸盐矿物的要求
        1.3.2 有机插层改性过程机理和方法
        1.3.3 有机插层产物的特征
        1.3.4 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有机插层改性研究综述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2.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4.2.2 论文研究内容
        1.4.3 主要工作量
2 原材料、试剂和研究方法
    2.1 原材料和试剂
        2.1.1 插层用绢云母原材料与样品制备
        2.1.2 试验试剂
        2.1.3 插层剂及选择依据
    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2.3 试验研究方法
        2.3.1 绢云母有机插层改性试验步骤
        2.3.2 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制备试验步骤
        2.3.3 插层剂与绢云母矿物的排列方式研究
    2.4 试验效果与产物性能评价
        2.4.1 绢云母结构层间距的测定
        2.4.2 绢云母有机插层率的测定和计算
        2.4.3 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晶粒度的表征
        2.4.4 绢云母颗粒在介质中的分散与聚团行为测定
        2.4.5 插层改性剂在绢云母颗粒上的附着量测定
3 绢云母有机插层改性技术及产物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绢云母有机插层改性过程的因素影响与优化
        3.2.1 原材料和插层剂种类的影响
        3.2.2 插层改性温度的影响
        3.2.3 改性剂用量的影响
        3.2.4 插层改性时间的影响
        3.2.5 溶剂用量的影响
    3.3 绢云母有机插层改性材料的表面润湿性研究
    3.4 小结
4 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制备及性能评价
    4.1 引言
    4.2 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材料制备试验研究
        4.2.1 制备原理
        4.2.2 有机改性绢云母的机械剥离试验
        4.2.2.1 介质球用量的影响
        4.2.2.2 水用量的影响
        4.2.2.3 球磨时间的影响
        4.2.3 有机改性绢云母的超声剥离试验
    4.3 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材料的性能评价
    4.4 小结
5 绢云母有机插层改性过程机理研究
    5.1 插层改性剂与绢云母的作用性质和方式
        5.1.1 HDTMAB 在绢云母层间的插层方式与作用性质
        5.1.1.1 HDTMAB 在绢云母层间的排列方式
        5.1.1.2 绢云母有机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5.1.1.3 绢云母有机改性前后的DSC-TGA 分析
    5.2 制备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的机理
        5.2.1 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晶粒度的表征
        5.2.2 绢云母纳米单元片体的红外光谱分析及DSC-TGA 分析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聚酰胺改性用插层蒙脱石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D]. 王延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01)
  • [2]油基钻井液用有机黏土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D]. 庄官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蒙脱石剥离插层机理研究及荧光功能新材料的构建[D]. 刘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4]蒙脱石的有机改性及其分散性研究[D]. 王敏.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5)
  • [5]有机蒙脱石涂料流变助剂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 蔡冬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3)
  • [6]利用二甲基亚砜作溶剂绢云母插层改性及其与纯丙乳液的复合[D]. 王钺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6)
  • [7]有机化蛭石/PI、Sb-SnO2/P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D]. 冯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8)
  • [8]蒙脱石有机化插层改性及性能研究[J]. 赵留喜,孙亚光,余丽秀. 中国矿业, 2010(11)
  • [9]蒙脱石层间域的可改造性研究及进展[J]. 孙红娟,彭同江,刘颖. 材料导报, 2009(21)
  • [10]绢云母有机插层改性和纳米片体制备[D]. 陈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标签:;  ;  ;  ;  ;  

聚酰胺改性插层蒙脱土的制备及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