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浦东国际机场围海大堤龙口水力数学模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于涛,白海鹏,袁晨晨[1](2021)在《大型圈围工程单龙口构筑及合龙施工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圈围工程采用单仓圈围方案和单龙口合龙方式时,工程投入少、施工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但目前关于此类设计施工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例却不多见。在系统总结上海南汇东滩N1库区消纳工程渣土应急圈围工程单仓圈围设计和单龙口合龙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布设位置、底坎高程、布置形式等单龙口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对比分析了单仓圈围工程单龙口合龙的施工效率、经济效益及对施工工况的适用性,并通过龙口口门附近流场的数值模拟和水力参数分析,设计了龙口的构筑和防护方案,总结形成了适用于大型圈围工程单龙口合龙的施工工艺方法,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陆贺[2](2016)在《具有辅助截流工的单戗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河道截流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关键节点,立堵截流法是当今世界上最常用的截流方法。对于大流量、高落差的截流工程,单戗堤立堵截流龙口水头落差大,水流能量集中,流速大,截流难度高。宽戗堤立堵截流、双戗堤立堵截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单戗堤立堵截流的龙口水力条件,但施工组织复杂,施工强度大,施工场地与场内交通要求高,龙口水力控制难度大。为此本文从分析戗堤下游水位对龙口水力条件的影响出发,提出截流工的概念,探讨采用截流工减小龙口水流流速,改善龙口水力条件,降低单戗立堵截流难度的施工新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数值模型模拟立堵截流龙口流态,分析戗堤下游水位对龙口流场的影响。首先根据立堵截流龙口水流特征,建立基于时均N-S方程的RNGk-ε三维紊流数值模型模拟龙口水流并用物理模型试验验证。分析戗堤下游水位对龙口水流流态的影响,并总结雍高龙口下堤脚水位的方法。(2)提出采用截流工降低截流难度的方法。对于大流量、高落差的截流工程,有必要采取工程措施降低龙口水流动能,减弱水流对河床及截流材料的冲刷,定义截流工为通过增大龙口水流能量耗散或者优化龙口水流能量转换达到减小龙口水流动能,减小流速,降低截流难度的工程措施;根据定义将截流工分为消能截流工和蓄能截流工两类;在对现有截流工型式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壅拦坎、楔形裹头两种新型截流工,并考虑将壅拦坎辅助截流工与楔形裹头辅助截流工组合应用形成组合截流工。(3)研究壅拦坎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及主要水力参数计算方法。介绍壅拦坎截流立堵截流的施工方法,探讨壅拦坎截流工对龙口水流流态的影响以及降低立堵截流难度的可行性,壅拦坎显着雍高龙口下游坡脚处水位,降低龙口水流水力坡降,减小水流流速,降低截流难度;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戗堤及壅拦坎的几何形状对壅拦坎立堵截流龙口水力条件的影响,壅拦坎高度是影响水力条件的主要因素,壅拦坎越高,龙口水深越大,流速、落差越小,对截流越有利,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可忽略不计;应用总流能量方程、连续方程推导龙口主要水力参数计算方法,并对相关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壅拦坎立堵截流龙口主要水力参数计算方法。(4)研究楔形裹头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及主要水力参数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平面形状龙口的水力特性,束窄形龙口的水力坡降小,流速低,对截流最有利,说明楔形裹头截流工能有效降低立堵截流难度;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戗堤、楔形裹头的几何形状对楔形裹头立堵截流龙口水力条件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理,龙口进口宽度、出口宽度是影响水力条件的主要因素,进口宽度越大,出口宽度越小,龙口水力坡降越小,流速越低,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可忽略不计;应用经典水力学推导龙口主要水力参数计算方法,并对相关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楔形裹头立堵截流龙口主要水力参数计算方法。(5)研究壅拦坎楔形裹头组合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及主要水力参数计算方法。分析壅拦坎截流工、楔形裹头截流工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将两者结合的组合截流工;对比分析单戗立堵、壅拦坎立堵、楔形裹头立堵、壅拦坎楔形裹头组合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征,组合截流工综合了壅拦坎、楔形裹头的优点,进一步雍高龙口下坡脚水位,降低水力坡降,减小龙口流速,从而降低截流难度;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戗堤、壅拦坎以及楔形裹头的几何形状对组合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理,壅拦坎高度、龙口进口宽度以及出口宽度是影响水力条件的主要因素,壅拦坎越高,进口宽度越大,出口宽度越小,龙口水深越大,水力坡降越小,流速越低,对截流越有利,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可忽略不计;在经典水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壅拦坎楔形裹头组合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主要水力参数计算方法。从减小龙口水流动能、降低水流流速的角度提出截流工概念,壅拦坎、楔形裹头及组合截流工立堵截流施工组织方便,显着优化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有效降低截流难度,对截流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其中壅拦坎截流工立堵截流在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三期导流明渠截流中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刘云,林登荣,王斌,包中进[3](2016)在《瓯飞一期围垦工程龙口二维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大范围平面二维数学模型研究瓯飞一期围垦工程围区4个龙口附近的涨落潮水动力因素,分析龙口附近的大范围流场及流速分布,通过不同龙口宽度、深度等比较,提出合适的龙口规模,并为施工期龙口保护和龙口合龙提供依据。
何刚强,俞相成[4](2014)在《淤泥质软土海岸带大规模促淤圈围工程创新设计——南汇东滩促淤圈围(一期~五期)工程》文中提出该文以南汇东滩促淤圈围(一期~五期)工程为例,针对具有规模大、位置特殊、自然条件复杂、工程影响敏感、缺乏适宜的土石建材等特点与难点,在工程总体布局、促淤围堤结构、龙口合龙工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设计创新,为淤泥质软土海岸带大规模促淤圈围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5](2012)在《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文中指出针对工程规模大、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复杂、堤基土质差、筑堤土料来源的不确定性以及施工强度高等特点,提出先促淤后圈围成陆、先下游区域后上游、先高滩区域后低滩由内而外逐步推进的总体实施步骤,形成了满足土地需求、降低工程风险与投资、有效控制敏感区域河势影响的总体布置;推广使用透空桩式促淤坝新技术,形成了安全与生态的围堤结构形式以及大范围淤泥堤基处理与堤身稳定控制技术;提出并成功运用水力吹填土工管袋龙口截流工艺,形成了大规模、离岸远、缺沙少石条件的促淤围海工程施工组织、关键工艺和节点控制成套技术,创造了单库规模屡次突破的纪录和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俞相成,崔冬[6](2012)在《围海工程水力充填工艺堵口截流技术进展》文中提出水力充填工艺用于围海造地工程建设,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近15年来被广泛使用,但用于堵口截流仍存在着较高风险。以上海地区多个已建大型工程为案例,对水力充填工艺堵口截流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和进一步发展、突破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陶润礼[7](2012)在《型钢框笼节流技术在青草沙水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龙口合龙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与全局。近年来,合龙(截流)技术和截流理论研究日趋发展,合龙的方法基本归纳为戗堤立堵法和平堵法。随着国内外大型运输和挖掘机械的发展,立堵法合龙截流占有绝对优势,葛洲坝和长江三峡截流使得立堵法在大流量河道截流工程实践中也达前所未有得高度。但是,不同地域、不同合龙截流工程的技术难度和特点各不一样,尤其是对于综合难度较高,建于大流量潮汐河口和软弱地基上的水库工程合龙及其一系列关键技术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本文在分析水库合龙截流工程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并结合青草沙水库工程龙口合龙的特点,研究潮汐河口地区,大流量、高流速、软弱地基水库龙口通过框笼截流平堵合龙的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措施。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二维水力数学模拟计算研究内容、计算分析了龙口流速,物理数学模型研究截流结构的稳定性试验和结果,施工组织设计与技术方案和实践,并对各阶段的主要成果进行小结。青草沙水库工程是我国第一座建于潮汐河口地区的大型江心边滩水库,龙口合龙面临大流量、高流速及软弱地基等诸多难题,技术难度非常大,具有很高挑战性和较强的代表性。其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应用。
孙传余[8](2010)在《围海工程堵口水力计算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人口增加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围海造地对沿海港口及城市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解决土地紧张问题和拓展生存空间较好的途径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发海岸带资源来解决人口与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围海工程一般包括海堤、水闸、堵口三部分。海堤是围海工程主体,直接承受风浪、风暴潮、急流作用,工程量较大,以软基筑堤和堵口闭气为其重要技术问题;围海工程中的水闸主要起到分流做用,有双向过流的特点,海堤和水闸都是围海工程先期施工的部分;堵口是海堤修筑的最后阶段,堵口合拢是围海工程成败的关键,堵口施工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是整个围海工程中最复杂和最困难的问题。山于此阶段所遇到的水力条件十分恶劣,口门落差可达2-3米,流速最大可达到6-8米/秒,且水流极其复杂,根据我国《围海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围海堵口必须进行龙口水力计算。本文首先介绍围海工程的发展进程与国内外围海的开发现状,介绍了我国目前围海工程的特点及在围海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理论,利用CFX软件对堵口工程龙口水力要素进行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堵口快速合拢期间,流速值在二维平面的分布规律以及流速值随潮流的变化规律,提出合理合拢方案。并运用该数值模拟方法对某海上围堰工程进行堵口水力计算,模拟堵口过程中的水动力情况,为制定堵口合拢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王振奥[9](2010)在《围海堵口工程水力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围海堵口是围海工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围海工程成败的关键。在堵口合龙过程中,随着口门宽度、底槛高程以及外海潮位的变化,口门处常遇到恶劣的水力条件。为了保证堵口合龙的成功,必须掌握堵口过程中龙口水力要素的变化规律,进而选择合适的龙口口门尺度,合理安排堵口程序。本文针对曹妃甸工业区东南端海堤二期堵口工程,运用不同模式进行了龙口水力计算,主要成果总结如下:(1)运用堰流理论进行了龙口水力计算,分析了在龙口口门压缩、潜堤抬高过程中流速的变化特点,提出了堵口过程应遵循的原则。(2)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ADCIRC对龙口水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得到的潮位过程结果与实测潮位及流速资料进行了对比,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不同口门尺寸的涨、落潮以及涨、落急流速,并分析了口门处的流速变化情况,得到了龙口段平面流速场分布。(3)在同一个工况下,将堰流和二维堵口水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一些对实际工程有价值的结论。
史宏达,孙传余,刘栋[10](2010)在《围海造地工程龙口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龙口合拢是围海造地工程的关键,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龙口合拢的成败取决于堵口设计的优劣;取决于龙口附近水流的水力计算的准确与否。以往大家对堵口的流速计算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讨论较多,且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但对龙口附近水流的流速场讨论较少。文中主要探讨在龙口合拢过程中,不同的合拢阶段整个龙口的二维平面流速场的探讨与研究,为龙口合拢过程提供更精确的技术支持。
二、浦东国际机场围海大堤龙口水力数学模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浦东国际机场围海大堤龙口水力数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圈围工程单龙口构筑及合龙施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工程概况 |
2 单龙口设计技术要点 |
2.1 龙口布设位置 |
2.2 龙口底坎高程 |
2.3 龙口布置形式 |
(1) 分仓圈围。 |
(2) 单仓圈围。 |
(3) 圈围方案适用性评价。 |
3 单龙口的构筑及防护 |
4 单龙口合龙施工工艺 |
5 结 论 |
(2)具有辅助截流工的单戗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截流方法研究现状 |
1.2.2 截流水力学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单戗堤立堵截流龙口水力模拟 |
2.1 三维紊流数值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2.1.1 控制方程 |
2.1.2 方程离散 |
2.1.3 网格划分 |
2.1.4 边界条件处理 |
2.1.5 模型求解 |
2.2 模型验证 |
2.2.1 立堵截流龙口水流验证分析(一) |
2.2.2 立堵截流龙口水流验证分析(二) |
2.3 下游水位对龙口水力指标的影响 |
2.3.1 试验设计 |
2.3.2 试验结果分析 |
2.3.3 抬高戗堤龙口下游水位的工程措施 |
2.4 小结 |
3 壅拦坎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分析 |
3.1 辅助截流工的概念 |
3.1.1 概念提出 |
3.1.2 辅助截流工型式 |
3.2 壅拦坎截流工对龙口流态的影响研究 |
3.2.1 壅拦坎截流工 |
3.2.2 试验设计 |
3.2.3 试验结果分析 |
3.3 壅拦坎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
3.3.1 试验设计 |
3.3.2 试验结果分析 |
3.4 壅拦坎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计算方法研究 |
3.4.1 壅拦坎立堵截流龙口主要水力指标计算模型 |
3.4.2 模型参数拟合分析 |
3.5 小结 |
4 楔形裹头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分析 |
4.1 楔形裹头截流工 |
4.2 龙口平面形状对龙口流态的影响研究 |
4.2.1 试验设计 |
4.2.2 试验结果分析 |
4.3 楔形裹头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
4.3.1 试验设计 |
4.3.2 试验结果分析 |
4.4 楔形裹头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计算方法研究 |
4.4.1 楔形裹头立堵截流龙口主要水力指标计算模型 |
4.4.2 模型参数拟合分析 |
4.5 小结 |
5 组合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分析 |
5.1 壅拦坎及楔形裹头截流工的局限性分析 |
5.1.1 壅拦坎截流工的局限性 |
5.1.2 楔形裹头截流工的局限性 |
5.1.3 组合截流工 |
5.2 三种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流态对比研究 |
5.2.1 试验设计 |
5.2.2 试验结果分析 |
5.3 组合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
5.3.1 试验设计 |
5.3.2 试验结果分析 |
5.4 组合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水力计算方法研究 |
5.4.1 组合截流工立堵截流龙口主要水力指标计算模型 |
5.4.2 模型参数拟合分析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3)瓯飞一期围垦工程龙口二维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 |
2.1 模型简介 |
2.2 模型建立 |
2.3 模型验证 |
3 龙口度汛水力计算 |
3.1 龙口底槛高层 |
3.2 龙口宽度 |
3.3 龙口流速分布 |
3.4 库内外潮位情况 |
4 结语 |
(4)淤泥质软土海岸带大规模促淤圈围工程创新设计——南汇东滩促淤圈围(一期~五期)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难点和特点 |
1.1 工程地理位置特殊 |
1.2 工程区自然条件复杂, 资料少 |
1.3 施工条件差 |
1.4 工程规模大, 施工强度极高 |
1.5 筑堤土料来源有不确定性 |
1.6 施工组织难度大 |
1.7 堤基表层淤泥层厚 |
2 工程设计要点 |
2.1 工程规划和总体设计 |
(1) 科学系统地分析相关水域的水、沙、浪运动规律和特征, 为复杂、重要而敏感区域围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
(2) 合理确定圈围堤线, 有效地控制敏感的河势影响。 |
(3) 优选围区分隔和分期实施方案, 实现促淤效果和造地综合效益最佳。 |
2.2 堤坝结构与堤基处理 |
(1) 创新并规模化推广使用新型透空式离岸桩式堤、铁丝笼护面抛石堤、大型四脚空心方块结构等促淤坝型, 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与工程效果。 |
(2) 创新设计了兼顾消浪、保滩和生态的复合型海堤断面, 实现了安全、经济、景观和生态的最佳统一。 |
(3) 大规模采用土工格栅水平加筋等手段, 成功解决新淤软基的稳定问题。 |
2.3 截流合龙和施工组织 |
(1) 采用并完善了截流计算的数值方法和判别指标, 为围海造地规划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定量分析手段。 |
(2) 完善了水力吹填土工管袋加护底阻水的截流工艺与施工作业准则, 为大规模围海造地工程大围区合龙截流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
(3) 精心策划作业顺序、临时工程和备料要求等施工组织关键, 有效保障安全、进度和经济。 |
2.4 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3 与当前国内外同类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 |
3.1 规模对比 |
3.2 成本对比 |
3.3 效益对比 |
3.4 海堤造价对比 |
3.5 关键技术对比 |
4 结语 |
(6)围海工程水力充填工艺堵口截流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2 龙口水流模拟技术进展 |
1) 一维数学模型。 |
2) 二维数学模型。 |
3) 三维数学模型。 |
3 水力充填工艺堵口规模 |
4 施工技术进展 |
5 结语 |
(7)型钢框笼节流技术在青草沙水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工程概述 |
1.1.1 工程总体布置与规模 |
1.1.2 新建东堤与主龙口设计 |
1.1.3 主要设计参数 |
1.1.4 自然条件 |
1.1.5 地质条件 |
1.2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4 研究任务及目标 |
2 龙口附近潮流水力模拟研究 |
2.1 基本方法 |
2.1.1 潮流运动基本方程的建立 |
2.1.2 求解条件 |
2.1.3 基本计算方法 |
2.1.4 模型边界和基面选择 |
2.1.5 模拟计算所需资料 |
2.1.6 模拟计算的网格划分 |
2.2 计算方案及条件 |
2.2.1 计算方案 |
2.2.2 计算条件 |
2.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截流框笼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
3.1 试验目的与工况组合 |
3.1.1 试验目的 |
3.1.2 试验工况组合 |
3.2 模型设计 |
3.2.1 模型相似准则 |
3.2.2 模型比尺 |
3.2.3 试验断面 |
3.2.4 模型制作 |
3.2.5 模型试验所需仪器设备 |
3.3 抗滑稳定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1 无底框笼工况一试验结果(空笼底-4.0m) |
3.3.2 无底框笼工况二试验结果(抛石至-2.0m) |
3.3.3 无底框笼工况三试验结果(抛石至0.0m) |
3.3.4 无底框笼工况四试验结果(抛石至2.0m) |
3.3.5 有底框笼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4 龙口合龙施工技术研究 |
4.1 施工组织设计 |
4.1.1 工程特点及难点 |
4.1.2 龙口合龙的总体方案 |
4.1.3 型钢框笼结构 |
4.1.4 龙口框笼安放标高优化 |
4.1.5 龙口合龙的总体控制工期 |
4.1.6 龙口合龙施工组织准备与保障措施 |
4.2 施工水力模拟和结构模型实验成果的应用 |
4.2.1 施工流速控制 |
4.2.2 截流施工过程框笼稳定及防冲物模试验 |
4.3 施工过程控制 |
4.3.1 型钢框笼安放 |
4.3.2 框笼内石料抛放截流 |
4.3.3 护底结构尼龙网兜石安放 |
4.3.4 框笼外侧抛石加固(至2.0m标高)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和主要工作成果 |
(8)围海工程堵口水力计算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手段和意义 |
1.2 围海工程的类型 |
1.2.1 顺岸滩涂型围海工程 |
1.2.2 河口型围海工程 |
1.2.3 港湾型围海工程 |
1.2.4 海岛围海工程 |
1.2.5 人工岛围海工程 |
1.3 国外围海工程发展现状 |
1.4 国内围海工程发展现状 |
1.5 围海工程的技术进展 |
1.5.1 堵口时间的选择 |
1.5.2 龙口布置与龙口防护 |
1.5.3 堵口顺序与方法 |
1.6 堵口水力计算研究现状 |
2 堵口水力数学模型构建 |
2.1 一维堵口水力模型构建 |
2.1.1 一维水力计算原理 |
2.1.2 一维水力计算的步骤 |
2.1.3 一维堵口水利计算实例 |
2.2 二维堵口水力模型构建 |
3 数值模拟方法 |
3.1 控制方程的离散 |
3.2 有限体积法 |
3.3 数值模拟网格技术 |
3.3.1 空间离散 |
3.3.2 时间离散 |
3.3.3 二维问题 |
3.4 拟解决的问题 |
4 堵口过程水力要素的数值模拟 |
4.1 工程概况 |
4.1.1 工程自然条件 |
4.2 堵口工程流速的数值模拟 |
4.5 模拟结果分析 |
4.6 工程建议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围海堵口工程水力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研究工作回顾及发展现状 |
1.3.1 概述 |
1.3.2 堰流模式 |
1.3.3 二维数学模型概述及研究现状 |
1.3.4 二维数学模型求解方法 |
1.3.5 数值模拟网格 |
1.3.6 SMS 软件介绍 |
1.3.7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堰流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2.1 堵口水力计算的任务 |
2.2 水力计算原理 |
2.2.1 堵口时间的确定 |
2.2.2 龙口的尺寸和位置 |
2.2.3 堵口程序 |
2.2.4 设计潮位和设计潮型的确定 |
2.2.5 进水时堤顶流速的计算 |
2.2.6 出水时堤顶流速的计算 |
2.2.7 单宽流量过程线q~t |
2.3 推求内港水位过程线的流程图 |
第三章 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其基本方程 |
3.1 二维潮流数值模型 |
3.1.1 ADCIRC 模型的控制方程 |
3.1.2 ADCIRC 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 |
3.1.3 ADCIRC 模型的边界条件 |
3.2 ADCIRC 模型的计算程序简介 |
3.3 计算程序结构 |
第四章 堵口水力计算应用实例 |
4.1 曹妃甸海域的自然条件 |
4.1.1 潮流 |
4.2 堵口工程总平面布置 |
4.3 堰流模式龙口水力计算 |
4.3.2 计算基本条件 |
4.3.3 计算结果 |
4.4 二维数值模型水力计算 |
4.4.4 二维模型的建立 |
4.4.5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围海造地工程龙口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龙口的一维水力计算 |
二、龙口流场的二维数值模拟 |
1. 基本方程 |
2. 模拟过程的确定及模拟结果 |
三、结语 |
四、浦东国际机场围海大堤龙口水力数学模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圈围工程单龙口构筑及合龙施工方法研究[J]. 于涛,白海鹏,袁晨晨. 人民长江, 2021(08)
- [2]具有辅助截流工的单戗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研究[D]. 陆贺. 武汉大学, 2016(07)
- [3]瓯飞一期围垦工程龙口二维数值模拟研究[J]. 刘云,林登荣,王斌,包中进. 浙江水利科技, 2016(01)
- [4]淤泥质软土海岸带大规模促淤圈围工程创新设计——南汇东滩促淤圈围(一期~五期)工程[J]. 何刚强,俞相成.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07)
- [5]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A].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2011年度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获奖项目技术文集, 2012
- [6]围海工程水力充填工艺堵口截流技术进展[J]. 俞相成,崔冬.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2(06)
- [7]型钢框笼节流技术在青草沙水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陶润礼. 浙江大学, 2012(06)
- [8]围海工程堵口水力计算与研究[D]. 孙传余.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2)
- [9]围海堵口工程水力条件研究[D]. 王振奥. 天津大学, 2010(03)
- [10]围海造地工程龙口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J]. 史宏达,孙传余,刘栋.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