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济钢第一炼铁厂喷煤粗粉分离器技术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杜刚[1](2013)在《兰炭替代部分高炉喷吹用煤及其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高炉炼铁生产中,喷吹煤粉是降低焦炭消耗和炼铁成本的重要措施,而高炉喷吹兰炭的作用则是在降低焦比的基础上,进一步节省喷吹用煤的成本,从而达到节煤和降焦的双重目的。随着龙钢产能的逐渐提升,其喷煤量不断增大,然而煤炭资源尤其是无烟煤日益贫乏,价格不断攀升,因此龙钢高炉生产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本课题针对减轻龙钢生产成本压力的迫切需求,结合龙钢炼铁厂实际生产状况,在相关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测试分析和工业化喷吹两个阶段的实践研究,对兰炭替代高炉喷吹用煤的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生产验证,确定出了适宜的兰炭配加量和经济合理的喷吹用煤配比,达到提高煤粉燃烧率和降低龙钢生产成本的目的。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高炉喷吹用煤和兰炭的可磨性、着火点、爆炸性和燃烧率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合龙钢生产数据,对喷吹用煤的选择标准和指标要求、龙钢喷煤工艺和喷煤现状以及兰炭替代喷吹用煤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兰炭具有灰分较低、硫含量低、固定炭含量和发热量较高的特点,其性能优于无烟煤和贫煤,更适宜用于高炉喷吹。试验研究表明,兰炭爆炸性弱,着火点较高,配加兰炭后煤的可磨性和燃烧率增加,兰炭替代煤粉喷吹有助于提高煤粉的燃烧性能和喷吹安全性。(2)从工业分析角度来看,龙钢生产用煤基本符合喷吹指标要求,而喷吹用兰炭沫的质量较差,灰分含量和硫含量较高。(3)配煤能够扩大喷吹煤种的范围,优化煤的结构组成和煤质性能。在龙钢目前的条件下,高炉喷吹用煤中兰炭的初始配加量应选取10%比较适宜,配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烟煤、烟煤和兰炭(配比为7:2:1)搭配组成的混合煤可以获得更优良的冶金性能。(4)龙钢高炉喷吹兰炭对高炉冶炼产品影响不大,由于兰炭的灰分含量较高,导致其生铁中硅含量上升,建议其使用灰分含量低、质量较好的兰炭。(5)龙钢高炉喷吹兰炭后吨铁消耗碳量略有增加,煤粉的燃烧率提高,综合焦比下降,从降低焦炭消耗角度分析,每年可节省成本1084万元。如果龙钢高炉在今后的喷吹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兰炭的配比,那么创造的经济效益将会更加可观。
宋晓辉[2](2011)在《粗粉分离器在铝-镁合金粉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粗粉分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在干式球磨系统磨制铝镁粉过程中,适宜采用粗粉分离器对粉末进行检查和分级,它优于目前铝-镁合金粉磨制过程中常用的强制涡流分级机。此外,讨论了将径向型粗粉分离器改为轴向型粗粉分离器具有更多的优点,介绍了轴向型粗粉分离器的结构。
周家梅,朱涛,周羲明,刘进,樊增斌[3](2009)在《济钢高炉喷煤系统优化改造》文中指出济钢第一炼铁厂针对原喷煤系统存在的制粉设备产能低、耗能大,设备故障多,不能进行烟煤、无烟煤混喷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改造措施:扩建煤场,实现了原煤储备量充足、给料快、达标;引进高产能中速磨煤机,并对其分离器结构和气流喷嘴的导流方式及收粉设备进行优化改造,保证了煤粉的产质量,消除了安全隐患;改用卧筒式烟气发生炉,确保系统压力、温度、流量符合混喷工艺要求;完善煤粉输送系统配置等,实现了煤粉的平稳均匀输送,实现了高炉高煤比喷煤。
熊亚飞,于仲洁,李怀远[4](2008)在《武钢炼铁技术进步50年》文中研究说明
朱涛,周家梅,刘进,张厚[5](2008)在《济钢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炼铁厂提高喷煤比的优化措施》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炉冶炼强度的提高、热风炉风温技术的突破,高炉热风炉风量、富氧量增加,为高炉提高喷煤大煤比提供了条件;焦炭市场价格的一路攀升,提高喷煤比、降低焦比,降低生铁成本愈发迫切,对喷煤系统的改造成为钢铁企业寻求降低焦比,以煤代焦的途径。
杨导利[6](2007)在《提高龙钢高炉喷煤量的研究》文中提出提高喷煤水平是降低焦比及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龙钢在提高喷煤比的实践中,随着高炉喷煤量的日益提高,出现煤粉燃烧率下降、增加烟煤配比后安全性及炉内透气性恶化等问题。本文针对龙钢高炉喷煤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方法,找出提高龙钢高炉喷煤量的具体措施。本文在试验室条件下对原煤的性能、焦炭的冶金性能以及添加煤粉助燃剂对煤粉的燃烧性能影响作了研究分析。通过采集生产现场大量的数据,对喷煤比与热风温度的关系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龙钢喷煤系统、烟煤与无烟煤混合喷吹实践、富氧与喷煤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制粉系统的制粉能力和喷吹系统的送煤能力是提高喷煤量的前提和基础。龙钢7#、8#高炉距离制粉区较远,要实现远距离喷吹,需要在距离分配器100m处增设空压机一台。(2)根据龙钢提供的9种焦炭的性能检测,目前达到国家一级焦炭质量要求标准的有2种,建议其使用。(3)在煤粉中加入助燃剂是提高煤粉燃烧率的措施。试验研究表明,对龙钢高炉喷煤而言,加入助燃剂有一个最佳比例1.7%,超过此值,助燃效果反而会降低。(4)龙钢目前用的河津烟煤爆炸性不明显,在控制好系统氧浓度和火源条件下,根据各高炉的实际炉况可实现90%烟煤的喷吹。(5)风温和富氧都是影响煤粉燃烧和喷煤量的关键因素,在龙钢高炉生产条件下,稳定风温在1100℃,富氧1.8~2.5%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龙钢高炉炼铁生产实践,有效地促进了龙钢高炉喷煤水平的提高,目前喷煤比已达到110kg/t·Fe。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彭福荣,杨文光[7](2006)在《喷煤新工艺在梅钢的应用》文中指出梅钢炼铁厂新建的喷煤系统包括制粉系统和喷吹系统。制粉系统主要由热烟气系统、中速磨、高浓度煤粉布袋收集器、一次风机、保安系统和PLC系统等组成,设计能够安全生产挥发份≥25%的混合煤粉;喷吹系统引进了德国KuTTNER公司的“一罐喷三炉”、均匀、浓相喷吹技术及德国SWR公司的煤粉流量计及检堵装置等相关的配套设备,满足了高炉喷吹煤粉>150kg/t..Fe的需求。文章重点介绍和讨论了安全喷吹混合煤工艺及技术在梅钢的应用情况。
唐文权,于兴久,王艳民[8](2005)在《高炉喷煤的经济效益和工艺变革》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炭价格上涨,富氧多喷煤的经济效益要重新计算。我国高炉喷煤工艺的变革正在朝着紧凑、实用、经济型发展,水平比过去高,能力比过去大,投资比过去省。
唐文权,于兴久,王艳民[9](2004)在《高炉喷煤的经济效益和工艺变革》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煤炭价格上涨,富氧多喷煤的经济效益要重新计算。我国高炉喷煤工艺的变革正在朝着紧凑、实用、经济型发展,水平比过去高,能力比过去大,投资比过去省。
尹振奎,刘卫东[10](2003)在《宣钢一炼高炉喷煤系统工艺改造与混合煤喷吹实践》文中提出宣钢第一炼铁厂于2001年3月投资570.0万元对喷煤系统进行了改造,采用冶金行业较先进的中速磨制粉,高效脉冲袋式收粉器收粉。采用热风炉烟道废气作为煤粉烘干介质和输送载体,实施了烟煤与无烟煤混合喷吹。该系统投资少,达产快,自投入运行以来,生产情况良好,具备150kg/t的喷煤能力。
二、济钢第一炼铁厂喷煤粗粉分离器技术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济钢第一炼铁厂喷煤粗粉分离器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兰炭替代部分高炉喷吹用煤及其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高炉喷煤及高炉喷吹兰炭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
1.2.1 高炉喷煤的意义 |
1.2.2 高炉喷吹兰炭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
1.3 国内外高炉喷煤技术的发展 |
1.3.1 高炉喷煤技术发展简史 |
1.3.2 国外高炉喷煤技术发展现状 |
1.3.3 国内高炉喷煤技术发展现状 |
1.4 高炉喷吹兰炭末技术研究和发展现状 |
1.5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5.2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
1.5.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4 本课题的技术难点和创新点 |
2 高炉喷吹用煤的选择研究 |
2.1 高炉喷吹用煤 |
2.1.1 煤的形成与分类 |
2.1.2 喷吹用煤种类 |
2.2 高炉喷吹用煤选择及评价标准 |
2.3 高炉喷吹用煤的工艺性能和指标要求 |
2.4 龙钢高炉喷吹用煤的指标要求 |
3 龙钢高炉喷吹用煤和兰炭性能的试验研究 |
3.1 试验用原料及试样准备 |
3.2 龙钢高炉喷吹用煤和兰炭煤质分析 |
3.3 龙钢高炉喷吹用煤和兰炭的可磨性试验研究 |
3.3.1 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 |
3.3.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3.4 龙钢高炉喷吹用煤和兰炭的爆炸性试验研究 |
3.4.1 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 |
3.4.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3.5 龙钢高炉喷吹用煤和兰炭的着火点试验研究 |
3.5.1 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 |
3.5.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3.6 龙钢高炉喷吹用煤和兰炭的燃烧率试验研究 |
3.6.1 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 |
3.6.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3.7 经济效益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4 龙钢高炉喷吹兰炭生产实践研究 |
4.1 龙钢高炉喷煤规模和设备能力 |
4.1.1 高炉喷煤量 |
4.1.2 原煤需求量 |
4.2 龙钢高炉喷煤工艺简介 |
4.2.1 原煤储运及配煤系统 |
4.2.2 煤粉制备系统 |
4.2.3 煤粉喷吹系统 |
4.3 龙钢高炉喷煤现状 |
4.3.1 龙钢高炉喷煤近况 |
4.3.2 龙钢高炉喷煤种类 |
4.3.3 龙钢高炉原料条件 |
4.4 兰炭替代龙钢高炉喷吹用煤的试验 |
4.4.1 实行兰炭与煤混合喷吹 |
4.4.2 龙钢高炉喷吹用煤配加兰炭的试验 |
4.4.3 试验用混合煤配比的选择 |
4.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龙钢高炉喷吹兰炭方案 |
4.6 龙钢高炉喷吹兰炭实践效果 |
4.6.1 喷吹兰炭对龙钢高炉冶炼产品的影响 |
4.6.2 龙钢高炉喷吹兰炭降焦效果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济钢高炉喷煤系统优化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喷煤系统存在的问题 |
2 优化改造措施 |
2.1 原煤场扩建改造 |
2.2 制粉系统改造 |
2.2.1 引进新的磨煤粉设备 |
2.2.2 优化中速磨煤机结构 |
2.2.3 改造收粉设备 |
2.2.4 引进自动控制卧筒式烟气发生炉 |
2.3 喷吹及送煤装置的改造 |
2.3.1 高炉分配器的改造 |
2.3.2 分配输送管道的改造 |
2.3.3 其他相关设备的改造 |
3 优化改造效果 |
(6)提高龙钢高炉喷煤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高炉喷煤的意义 |
1.3 国内外高炉喷煤发展 |
1.3.1 高炉喷煤发展简史 |
1.3.2 国外高炉喷煤发展现状 |
1.3.3 国内高炉喷煤发展现状 |
1.4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1.4.3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2 高炉内煤粉的燃烧及喷煤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
2.1 煤粉在高炉内的燃烧及特点 |
2.1.1 煤粉在高炉内的去向 |
2.1.2 未燃煤粉在高炉内的行为研究 |
2.1.3 高炉内煤粉的燃烧特点 |
2.2 喷煤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
2.2.1 喷煤对炉缸煤气量和燃烧带的影响 |
2.2.2 喷煤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
2.2.3 喷煤对料柱阻损和热交换的影响 |
2.2.4 喷煤对铁矿石还原的影响 |
2.3 高炉喷煤极限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龙钢高炉喷煤性能试验研究 |
3.1 试验原料及来源 |
3.2 龙钢高炉喷吹用煤的煤种和煤质的测试试验 |
3.2.1 高炉喷煤对煤质的要求 |
3.2.2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3.2.3 试验结果分析 |
3.3 龙钢高炉喷吹用煤的煤粉爆炸性试验研究 |
3.3.1 煤粉爆炸的基本条件 |
3.3.2 试验设备、原理及方法 |
3.3.3 试验数据及分析 |
3.4 龙钢高炉焦炭的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研究 |
3.4.1 高炉喷吹煤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
3.4.2 试验设备、原理及方法 |
3.4.3 试验结果分析 |
3.5 添加助燃剂对龙钢煤粉燃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
3.5.1 高炉喷煤加入助燃剂应用情况 |
3.5.2 试验方法 |
3.5.3 试验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4 龙钢高炉喷煤生产实践研究 |
4.1 龙钢高炉喷煤工艺流程 |
4.1.1 原煤系统 |
4.1.2 制粉系统 |
4.1.3 喷吹系统 |
4.1.4 控制系统 |
4.2 龙钢高炉制粉喷吹系统改造 |
4.2.1 龙钢高炉喷煤技术特点 |
4.2.2 龙钢煤粉喷吹系统的改造 |
4.3 龙钢高炉烟煤、无烟煤混合喷吹实践 |
4.3.1 烟煤与无烟煤混合喷吹方案 |
4.3.2 烟煤、无烟煤混喷实践结果 |
4.4 龙钢高炉富氧喷煤操作实践 |
4.4.1 富氧大喷煤的技术保障措施 |
4.4.2 龙钢高炉富氧喷煤方法及技术特点 |
4.4.3 龙钢富氧喷煤使用效果 |
4.5 龙钢高炉提高风温生产实践 |
4.6 龙钢高炉喷煤降焦效果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高炉喷煤的经济效益和工艺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炉喷煤的经济效益 |
1.1 高炉喷煤的经济效益产生的方面 |
1.2 高炉喷煤经济效益计算公式 (外购焦炭) |
1.3 煤炭价格上涨, 喷煤效益更好 |
2 从喷吹无烟煤发展到喷吹混合煤 |
3 喷吹工艺向紧凑、实用、经济型发展 |
3.1 选用立式中速磨 |
3.2 应用新制粉系统 |
3.3 改造老式工艺 |
3.4 减少煤粉仓数量 |
3.5 由间接喷吹工艺转向直接喷吹工艺 |
3.6 总管加分配器方式是发展方向 |
3.7 首选并罐方式 |
4 浓相喷吹技术得到了发展 |
5 控制喷煤量技术日趋完善 |
6 确保喷吹烟煤的安全 |
7 提高风温和增加富氧并举 |
四、济钢第一炼铁厂喷煤粗粉分离器技术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兰炭替代部分高炉喷吹用煤及其性能的研究[D]. 杜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6)
- [2]粗粉分离器在铝-镁合金粉生产中的应用[J]. 宋晓辉. 轻合金加工技术, 2011(05)
- [3]济钢高炉喷煤系统优化改造[J]. 周家梅,朱涛,周羲明,刘进,樊增斌. 山东冶金, 2009(06)
- [4]武钢炼铁技术进步50年[J]. 熊亚飞,于仲洁,李怀远. 武钢技术, 2008(05)
- [5]济钢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炼铁厂提高喷煤比的优化措施[A]. 朱涛,周家梅,刘进,张厚. 全国高炉喷煤技术研讨会文集, 2008
- [6]提高龙钢高炉喷煤量的研究[D]. 杨导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3)
- [7]喷煤新工艺在梅钢的应用[A]. 彭福荣,杨文光. 2006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 2006
- [8]高炉喷煤的经济效益和工艺变革[J]. 唐文权,于兴久,王艳民. 中国冶金, 2005(01)
- [9]高炉喷煤的经济效益和工艺变革[A]. 唐文权,于兴久,王艳民. 200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暨炼铁年会文集, 2004
- [10]宣钢一炼高炉喷煤系统工艺改造与混合煤喷吹实践[A]. 尹振奎,刘卫东. 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