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倍体鲫鱼——异源四倍体鲫鲤 (♂ )×金鱼 (♀ )(论文文献综述)
罗觅[1](2017)在《不同倍性鲫鲤性腺发育相关基因和miRNAs的鉴定及功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多倍体化是物种进化的重要特征。远缘杂交是将一个物种的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得杂交后代在表型上显示出杂种优势以及在基因型上形成多倍体。在红鲫(Carassius,auratus red var.,RCC,♀)和鲤鱼(Cyprinuscarpio,CC,3)之间远缘杂交产生的F2代中发现产生了不减数的二倍体配子,运用人工方法将F2代进行自交得到了异源四倍体鲫鲤(4nAT),目前已获得遗传稳定的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鱼品系(F3-F27)。本实验室通过改良红鲫和改良异源四倍体鲫鲤进行杂交得到了不育三倍体湘云鲫2号。三倍体鱼的精巢正常发育但是却没有正常的精子产生,由于三倍体鱼的性腺败育,具有在任何水域进行养殖都不会对自然界中的种质资源造成影响的特点而在中国被广泛养殖。Dnah3与精子的鞭毛组装、鞭毛的运动以及精子的活动有关。Ift57对维持鞭毛的长度和双向物质运输是不可或缺的,这两个基因的异常突变都会导致精子鞭毛发生异常,进而无法产生正常精子而败育。本小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已成功构建了不同倍性鲫鲤精巢中的miRNAs文库,通过对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我们发现Dnah3和Ift57分别是miR-199-5p和miR-221的靶基因,在本研究中对Dnah3基因和If57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并对这两个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组织中进行了半定量表达分析以及在精巢组织中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microRNAs(miRNAs)是真核生物内一类基因长度大约为17-24nt内源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s通过与其靶基因mRNA的3’UTR区完全或是不完全互补配对的方式对基因进行表达调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与器官的形成、胚胎发育、肿瘤发生以及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在本文中,我们构建了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卵巢的miRNAs文库,且在多个方面对文库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相关实验对所得测序数据进行验证。1.克隆并分析了Dnah3基因在二倍体红鲫、异源三倍体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中的部分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不同倍性鲫鲤9种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精巢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通过qPCR研究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精巢中的表达。qPCR结果显示在不育三倍体鱼中的表达量比在可育二倍体鱼和四倍体鱼中低。2.克隆并分析了If57基因在二倍体红鲫、异源三倍体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中的部分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不同倍性鲫鲤9种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精巢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通过qPCR研究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精巢中的表达,qPCR结果显示不育三倍体鱼中的表达量比在可育的二倍体鱼和四倍体鱼中低。3.分别取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各三条卵巢组织样本,提取RNA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数据筛选后得到的clean reads分别为:1,252,130条(HJ1♀)、13,885,093条(HJ2♀f)、10,318,700条(HJ♀f)、12,888,037条(4nl♀f)、13,012,243条(4n2♀f)、11,342,865条(4n早f)。利用MIRDeep2软件将miRNA序列mapped到参考基因组上,结果显示,在二倍体红鲫中有441条成熟的miRNAs序列;在异源四倍体鲫鲤中共有418条miRNAs序列。经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分析发现,相对二倍体在4nAT中有9条保守miRNAs表达下调,30条保守miRNAs和4条非保守miRNAs是表达上调。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结果,我们选取了五个在不同倍性鱼类卵巢中差异表达的miRNAs(miR-6843-3p,miR-8lb-p,miR-42-5p,miR-21-5p,and miR-2368-3p),通过qRT-PCR验证其相对表达水平。qRT-PCR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的结果一致。然后我们将具有明显表达差异的miRNA在miRanda数据库对目标基因序列进行预测,与NR、Swiss-Prot、GO、COG和KEGG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后,对目标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分类。
陈婕[2](2016)在《不同倍性鲫鲤精巢microRNA文库的构建及育性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者实验室培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品系,目前繁殖到了第25代,该品系两性可育且遗传性状稳定,为鱼类遗传育种和生物进化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材料。异源四倍体鲫鲤(AT)与二倍体红鲫(Carassius auratusred var.,RCC)倍间交配,研制出了异源三倍体鲫鱼(TCC)。异源三倍体鲫鱼因其性腺败育,不会影响自然界的种质资源,因此具有在任何水域养殖的潜力,加上这种三倍体鱼的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应用前景相当广阔。microRNA(miRNA)即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微小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研究发现,miRNA能够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译,来对基因表达进行转录后调控,而这都是通过其与靶基因mRNA特异性的碱基配对结合来实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涉及的生命活动非常广泛,与器官形成、胚胎发育、肿瘤发生以及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均有密切的关系。而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us-Pituitary-Gonad axis,HPG 轴)在鱼类的性腺发育中也相当重要,Kisspeptin,是由kiss基因编码的神经内分泌多肽激素,对HPG轴具有调控作用。在本论文中,我们建立了红鲫、异源三倍体鲫鱼、异源四倍体鲫鲤精巢的miRNA文库并对文库开展了生物信息分析及相关实验验证,同时对kiss基因mRNA在这3种鱼中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将会对三倍体鱼不育原因的探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人们系统的研究脊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分别对3个红鲫的精巢组织样本(RC1、RC2、RC3)、3个异源三倍体鲫鱼精巢组织样本(TC1、TC2、TC3)和3个异源四倍体鲫鲤的精巢组织样本(AT1、AT2、AT3)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经质量评估和长度筛选后最终获得的sRNA的clean reads分别为:9,072,963条5,170,431种(RC1);8,189,738条4,391,085种(RC2);8,579,897条4,608,008种(RC3);9,448,066条5,522,231 种(TC1);9,364,165条5,940,300种(TC2);9,082,507条5,649,978种(TC3);10,232,739条5,147,281 种(AT1);9,431,584条5,315,216种(AT2);9,910,677条4,994,043(AT3)。2.miRNA集中在21~22nt,通过对其长度比较得知,RC1的miRNA占sRNA的9.47%,RC2占7.69%,RC3占 12.86%,TC1 占 16.31%,TC2占7.43%,TC3占8.70%,AT1 占20.60%,AT2占 15.18%,AT3占26.01%。将得到的sRNA序列通过数据库比对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了分类注释统计。结果显示,3种鱼9个样本中,143条已知miRNA序列被鉴别,122条新miRNA序列被预测到,并对它们的各位碱基的偏好性作了统计。3.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分析不同倍性鲫鲤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发现:异源三倍体鲫鱼相对于红鲫显着上调的有41个,显着下调的有34个;相对于异源四倍体鲫鲤,显着上调的有53个,显着下调的有62个。其中,三倍体相对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均显着上调的miRNA有17个,三倍体相对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均显着下调的miRNA有30个,还有2个miRNA的表达随倍性的增加而增加。选取三倍体相对于四倍体和二倍体均上调的miRNA4个和均下调的miRNA5个,经qRT-PCR验证结果显示,有8个miRNA的高通量测序结果与验证结果在表达趋势上一致,但上调和下调的表达倍数不完全吻合。4.选取的有显着表达差异的miRNA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靶基因预测发现,经qRT-PCR验证的其中有些miRNA与精子鞭毛装配和运动相关基因以及影响精巢中细胞的分化的基因有关,且在不同倍性鱼间,miRNA表达的趋势与这些基因表达的趋势正好相反,进一步证明了文库的可信度。这些miRNA能够调控三倍体鱼中这类基因的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的程度相对于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有显着差别,从而使精子鞭毛形成受阻、运动异常,精巢中细胞的分化失败,最终导致三倍体鱼雄性不育。5.对红鲫、异源三倍体鲫鱼以及异源四倍体鲫鲤两个kiss基因(kiss1和kiss2)的部分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并对其在红鲫、异源三倍体鲫鱼和异源四倍体鲫鲤9种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徐康,段巍,肖军,陶敏,张纯,刘筠,刘少军[3](2014)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鱼类遗传育种是指利用生物学方法对鱼类进行遗传选择或改造,从而获得新型改良鱼类的过程;它可以通过人为选择优势遗传性状或者通过整合或改变已有的遗传性状而达到遗传改良的目的.鱼类遗传育种是一个从稳定品系中筛选或研制变异品系,再从变异品系中培育稳定品系的循环过程.鱼类良种的培育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良种的饲养、加工、销售、休闲等后续产业的发展,这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包括传统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和单性控制育种在内的选择育种技术,综述了杂交育种(近缘和远缘杂交)、细胞核移植、生殖干细胞和生殖细胞移植、人工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技术、多倍体育种在内的性状整合育种技术,以及以转基因育种为代表的性状改造育种技术,乃至这些育种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同时结合本实验室在鱼类远缘杂交、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等染色体倍性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鱼类育种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概述.
张卓慧[4](2014)在《Cyp19a1a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研究》文中认为P450芳香化酶是一种内置网状酶,也叫作芳香化酶或雌性激素合成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是该过程的关键的限速酶。在硬骨鱼类中,P450芳香化酶是由两种不同的基因编码形成的,它们是性腺型芳香化酶CYP19A(cypl9ala)和脑型芳香化酶CYP19B (cypl9a1b)。前者主要在卵巢中表达,参与雌激素生物合成以及卵巢分化,在性腺分化中起主要作用,后者主要在脑中表达。研究表明,雌激素在性别分化,卵巢滤泡发育以及维持雌性性征上起重要作用,特别是雌激素中的雌二醇作为性类固醇参与许多关键的过程,包括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因此,cypl9ala基因的适量表达成为大多数脊椎动物性腺发育和繁殖的关键。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两性可育、遗传性状稳定的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在生物进化和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异源四倍体鲫鲤与二倍体红鲫进行倍间交配,研制了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性腺败育等多种养殖优势的三倍体湘云鲫。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的形成为不同倍性鱼的生物学比较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平台,对生殖和发育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比较分析了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cypl9ala基因在分子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主要内容如下:1.开展了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cypl9ala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获得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cypl9a1a基因全长序列,其中红鲫cypl9ala基因全长1954bp,编码含有517个氨基酸的蛋白;三倍体鱼cyp19a1a基因全长1960bp,编码含有517氨基酸的蛋白;四倍体鱼cypl9ala基因全长1782bp,编码含有517氨基酸的蛋白。RT-PCR表明,在三倍体湘云鲫中,cypl9ala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精巢;在脾脏中也有少量表达,在其他组织没有明显表达。2.开展了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卵巢cypl9ala基因mRNA:表达差异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繁殖期时,不同倍性鲫鲤卵巢中,cypl9ala基因在三倍体鱼中表达最低,在非繁殖期时,在不同倍性鲫鲤卵巢中,cypl9ala基因在三倍体鱼中表达最高。由于cypl9ala的主要作用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该基因在繁殖季节时三倍体湘云鲫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不育有关。3.开展了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CYP19A蛋白表达差异分析。Western-blot结果表明:无论繁殖季节还是非繁殖季节中,CYP19A表达在三倍体湘云鲫的卵巢中均为最低。表明三倍体湘云鲫的雌鱼中雌激素表达不足,证实了其不育的特性。
于凡[5](2013)在《转基因三倍体鲤鱼性腺败育及快速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人们对鱼类肉食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渔业资源却不断萎缩,为了解决这一供需矛盾,转基因鱼这一技术手段恰恰可以缓解自然界中鱼类资源的不足。然而,转基因经济鱼类的产业化却依然没有得以实施,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研究者们担心如果转基因鱼逃逸到自然界中,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地破坏影响,控制转基因鱼的育性是解决生态安全问题的根本,不育的三倍体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然而仅仅依靠人工诱导制备转基因三倍体鱼效率太低,无法达到产业化的目的。异源四倍体鲫鲤是以湘江野鲤(Cyprinus cario,2n=100)为父本,以红鲫(Carassius auratas red var,2n=100)为母本,通过远缘杂交的方式获得的后代,是世界上首次获得的两性可育、遗传性状代代相传的多倍体新种群。通过异源四倍体鲫鲤(4n=200)与转基因二倍体鲤鱼(2n=100)的倍间杂交,可以大量稳定的获得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后代,转基因三倍体鲤鱼不仅继承了普通三倍体鲤鱼不育的特性,从根本上解决了转基因鱼潜在的生态风险,而且具备比普通三倍体鲤鱼更高的生长速度。倍间杂交的方式可以大量稳定的获得转基因三倍体后代,为实现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鱼类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不同的内分泌激素在生殖轴和生长轴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调控鱼类的生长发育。GH是促进鱼类生长的核心激素,GTH则主要调控鱼类性腺发育及配子成熟。两者都主要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 axis)为核心的神经内分泌调控,且相互之间亦有反馈影响。垂体作为HPG轴中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内分泌激素反馈调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二倍体红鲫、转基因三倍体鲤鱼、普通三倍体鲤鱼、异源四倍体鲫鲤GH、GTH在不同水平的表达及反馈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倍间杂交的方式,以转基因二倍体黄河鲤为父本(纯合子),异源四倍体鲫鲤为母本,获得了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后代,通过特异引物PCR随机检测,实验表明子代鲤鱼中转基因的比例为100%。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批量获得转基因三倍体鲤鱼的后代,为产业化打下了基础,弥补了人工诱导的不稳定性和低效性。(2)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从异源四倍体鲫鲤垂体中获得FSHβ和LHβ切亚基的cDNA,连接转化到PMD18-T载体,经测序确认后,将这两个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到E.coli表达细菌BL21中,再次测序以确认,用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融合蛋白高效表达。利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FSHβ和LHβ两个具备较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3)比较研究了 GH、GTH在不同倍性鲫鲤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GH只在二倍体红鲫、普通三倍体鲤鱼、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垂体中有特异表达,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发现在转基因三倍体鲤鱼中,GH不仅在垂体中有表达,在肌肉中亦有显着表达,可能与其快速生长特性相关联。而GTH则在不同倍性鲫鲤中均只在垂体中有特异表达。(4)在m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比较研究了 GTH不同季节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表达情况。在繁殖季节中(五月),mRNA水平下,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垂体GTH的表达含量显着地低于二倍体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在蛋白水平下,Western-blot的结果与mRNA水平下的结果相一致。非常有趣的是,在非繁殖季节中(11月),mRNA水平下,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垂体GTH的表达含量显着高于二倍体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而蛋白水平下,Western-blot结果却恰恰相反,转基因三倍体鲤鱼GTH激素的分泌依然远远低于二倍体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这些结果表明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基因表达与激素表达紊乱,过量GH的表达对GTH的表达产生负反馈调控,从而导致转基因三倍体性腺发育异常,并最终不育。(5)在m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分别比较研究了 GH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表达情况。mRNA水平下,垂体GH在普通三倍体鲤鱼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转基因三倍体鲤鱼、二倍体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然而肌肉中GH的表达这一现象仅仅在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发生;在蛋白水平下,Western-blot的结果与mRNA水平下的结果相一致。这些结果表明外源GH基因可以对自身GH的分泌与表达产生影响,垂体中GH的表达有负反馈调控机制,这一点与其他脊椎动物相类似。GH基因在肌肉中的直接表达,是转基因三倍体鲤鱼比普通三倍体鲤鱼具备更快生长速度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转基因三倍体鲤鱼GH不仅在垂体具有较高表达而且在肌肉中亦发现大量表达,GH在肌肉中直接起作用这一现象可以很好的解释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具备更快的生长速度;在GH过量表达的影响下,转基因三倍体鲤鱼GTH激素在不同季节表达均比可育的二倍体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低,从而解释了三倍体不育的特性。本研究通过倍间杂交方式,大量获得转基因三倍体鲤鱼,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通过比较GH与GTH的表达,为探讨转基因三倍体鲤鱼性腺败育及快速生长的内分泌反馈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道[6](2013)在《不同倍性鱼HPG轴生殖基因的表达及性别决定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是鱼类体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轴。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脑垂体产生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然后LH和FSH的受体被激活,作用于性腺性类固醇激素合成,促使性腺发育成熟、最终排出精子和卵子。本研究用基因克隆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和RT-PCR技术,以二倍体红鲫、三倍体鱼、四倍体鲫鲤,二倍体团头鲂、三倍体鲫妨、四倍体鲫鲂等多倍体鱼为实验材料,首次对HPG轴中与生殖相关的基因GnRH2、LHβ和FSHβ的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倍性鲫鲤GnRH2核基因的内含子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比较了这四种鱼GnRH2内含子序列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差异性表现在第二内含子序列的长度不同:鲤鱼是545bp,二倍体红鲫是422bp,三倍体鱼是837bp,四倍体鲫鲤是837bp;第三内含子序列的长度不同,鲤鱼是l10bp,二倍体红鲫是120bp,三倍体鱼是128bp,四倍体鲫鲤是128bp。共同性是第二内含子和第三内含,子都是以“GT”起始和“AG”结尾。另外通过子代和父母本的比较,推知子代分别继承了母本和父本的部分基因序列,而且子代还存在新碱基序列的插入,推测子代存在一定程度的异源基因重组,所以子代既继承了父母本的优良性状又比父母本更具多方面的杂交优势。2.比较研究GnRH2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看,GnRH2基因在四倍体鲫鲤的中脑、垂体中表达,中脑的表达量要高于垂体,其基因转录翻译主要存在于中脑组织中,并且在GnRH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上游重要因子的传递作用,参与调节下游因子促性腺激素等其它激素的释放。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繁殖季节GnRH2基因在四倍体鲫鲤中脑的表达水平最高,三倍体鱼最低;而非繁殖季节在三倍体鱼中脑的表达最高。我们推测可能在非繁殖季节,GnRH基因的信号调控异常是存在某种下游信号因子形成一条负反馈信号通路,抑制了 GnRH2基因的正常下调,造成了三倍体鱼性腺出现异常致使不育。3.比较研究GnRH2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鲂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看,GnRH2基因在四倍体鲫鲂的中脑、垂体中表达,中脑的表达量要高于垂体,其基因转录翻译主要存在于中脑组织中。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繁殖季节GnRH2基因在四倍体鲫鲂中脑的表达水平最高,三倍体鲫鲂最低;而非繁殖季节在三倍体鲫鲂中脑的表达最高。我们推测可能在非繁殖季节,GnRH基因的信号调控异常是存在某种下游信号因子形成一条负反馈信号通路,抑制了 GnRH2基因的正常下调,造成了三倍体鱼性腺败育。4.对异源四倍体鲫鲤的LHβ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进行表达差异分析。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看,LHβ基因只在四倍体鲫鲤的脑垂体中表达,在其它的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说明LH主要是由腺垂体区的GTH细胞进行分泌。而且通过mRNA水平上对不同发育时期的一龄、二龄、三龄的四倍体鲫鲤的LHβ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得出LHβ基因在促进配子的发育和性腺最终成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四倍体发育前期就有表达,我们推测与四倍体鱼性成熟年龄提前有关系。5.对异源四倍体鲫鲤的FSHβ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进行表达差异分析。通过mRNA和蛋白水平上对不同发育时期的一龄、二龄、三龄的四倍体鲫鲤的FSHβ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得出FSHβ基因在促进配子的发育和性腺最终成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四倍体发育前期就有表达,我们推测与四倍体鱼性成熟年龄提前有关系。总之,对不同倍性鱼的研究,说明不同倍性鱼GnRH2、LHβ、FSHβ表达存在差异,可能与四倍体可育和三倍体不育有关,证明HPG轴上的相关基因在鱼类生殖发育和繁殖过程的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为我们以后在低等脊椎动物进行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上的理论基础。
黎玲,钟泽州,曾鸣,刘少军,周毅,肖军,王军,刘筠[7](2013)在《不同倍性鱼肌间骨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常规测量法和解剖法对野生鲫(Carassius auratus,2n=100)、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iety pengze,3n=162)、改良三倍体鲫鱼(Triploid crucian carp,即湘云鲫2号,3n=150)及其亲本改良二倍体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改良红鲫,♀,2n=100)和改良异源四倍体鲫鲤(Allotetreploid hybrid,四倍体鲫鲤,♂,4n=200)5种不同倍性鱼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野生鲫肌间骨数目在7883之间,平均值为81根,彭泽鲫肌间骨数目在8086之间,平均值为84,四倍体鲫鲤肌间骨数目在7784之间,平均值为82,但是湘云鲫2号和改良红鲫的肌间骨数目比较少,湘云鲫2号在7782之间,平均值为79,改良红鲫在5877之间,平均值为71.考虑到不同倍性的鱼体大小和肌节数目的不同,进一步统计了每一肌节的平均肌间骨数目,野生鲫最多(0.721),彭泽鲫次之(0.673),改良红鲫最少(0.608),湘云鲫2号次之(0.633),四倍体鲫鲤位于中间(0.653),除了两组湘云鲫2号与四倍体鲫鲤、四倍体鲫鲤和彭泽鲫外,两两间都存在显着差异.5种鱼的各种肌间骨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肌间小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骨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骨的数目接近.在保持鱼的营养、形态和活动等基本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湘云鲫2号的肌间刺数目比野生鲫和彭泽鲫都少,所以它的食用价值较高.本研究结果说明,改良二倍体红鲫和改良三倍体鲫鱼等人工培育的杂交鱼比野生鲫的肌间刺少,为鱼类骨骼发育生物学和鱼类遗传育种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刘臻[8](2012)在《不同倍性鲫鲤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室在世界上首次制备了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该四倍体鲫鲤与二倍体红鲫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湘云鲫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分析认为主要与其不育有关。众所周知,鱼类生长主要通过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来完成,蛋白质代谢直接影响鱼类生长作用,外源蛋白在鱼体内首先降解生成肽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肽类物质在肽酶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生成小肽和游离氨基酸,肠道转运载体负责小肽和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在肠道或进入体内在肝脏发生代谢作用。因此,本研究克隆了影响不同倍性鲫鲤蛋白质代谢的3个关键基因,并探讨了其基因的表达特征,内容总结如下:1.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 APN)是一种从N末端酶切肽链的蛋白质消化酶,在蛋白质消化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克隆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APN的部分cDNA序列,结果表明不同倍性鲫鲤APN序列相对保守,系统进化树显示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亲缘关系最近。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发现三倍体湘云鲫APN在肠道组织分布最多,不同倍性鲫鲤APN基因具有母性遗传特性,参与了早期胚胎发育各时期卵黄囊蛋白的消化,但三倍体湘云鲫APN在早期胚胎发育的多个时期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说明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三倍体湘云鲫对蛋白质的消化效率高于红鲫,揭示了它对蛋白质代谢具有消化优势。2.小肽转运载体(oligopeptide transporter, PepT1)是依赖质子的寡肽转运载体(oligopeptide transporter, POT)家族成员之一,肠道上皮细胞PepT1对蛋白质消化产物中的小肽吸收起关键性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克隆了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PepT1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三种倍性鲫鲤PepT1序列相对保守,氨基酸序列相似率在88.8~93.8之间,在第564个氨基酸位点,三倍体湘云鲫缺失一个氨基酸。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湘云鲫组织表达检测,结果表明三倍体湘云鲫PepT1主要分布在肠道前段,并沿肠道纵向表达量逐渐降低,说明了三倍体湘云鲫肠道前段是蛋白质代谢产物中小肽的主要吸收场所。同样,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倍性鲫鲤早期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epT1在不同倍性鲫鲤具有母性遗传特性,三倍体湘云鲫PepT1在早期胚胎发育的多个时期有较高水平的表达,说明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三倍体湘云鲫对蛋白质的吸收效率高于红鲫,揭示了它对蛋白质代谢具有吸收优势。3.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是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的重要街接点之一,对氨基酸代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克隆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GDH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三种鱼GDH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不同倍性鲫鲤GDH广泛分布在所有组织,在繁殖和非繁殖季节,三倍体湘云鲫肝脏组织GDH mRNA表达量均高于红鲫。早期胚胎发育阶段,GDH mRNA在三倍体湘云鲫表达量最高,说明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三倍体湘云鲫对氨基酸的代谢效率高于红鲫,揭示它具有氨基酸代谢优势。4.研究了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每种倍性的鱼设1个处理,每个处理三重复,投喂初始平均体重59.0g左右的同龄鱼30天。结果表明三倍体湘云鲫增重率是二倍体红鲫的2.13倍。湘云鲫相对红鲫血清尿素氮、甲状腺激素(T3、T4)浓度降低,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浓度升高,成体肠道APN、PepT1和肝脏GDH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说明了在成体发育阶段,湘云鲫具有明显蛋白质代谢优势。5.研究了蛋白质水平和种类对湘云鲫APN、PepT1、GDH基因表达的影响。配制了5种蛋白水平和2种蛋白种类的半精制饲料,每种饲料设1个处理,每个处理三重复,饲喂初始体重50g左右的同一批孵化湘云鲫40天,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和种类均能显着影响湘云鲫肠道APN、GDH、PepT1基因的表达,湘云鲫APN基因的表达与肠道部位和蛋白浓度有相关性;蛋白水平主要影响湘云鲫中肠GDH基因的表达,其表达量随蛋白水平增加显着上调(P<0.05);低蛋白和高蛋白均能提高湘云鲫肠道PepTl基因的表达。鱼粉相对豆粕而言,它能显着提高湘云鲫肠道APN、GDH、PepT1基因的表达。6.研究了丁酸钠对湘云鲫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APN、GDH、PepT1基因的表达的影响。在湘云鲫基础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剂量丁酸钠,投喂49天,实验结束时,测定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APN、GDH、PepT1基因的表达丰度,结果表明随丁酸钠添加剂量的增加,不同处理组对湘云鲫特定生长率先增大后减少,0.25g/kg丁酸钠组湘云鲫特定生长率最高(21.12%),饵料系数最低(2.03),0.50g/kg丁酸钠处理组湘云鲫的血清总蛋白(TP)最高,是对照组的2.47倍。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高于对照组,尿素氮(UN)浓度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剂丁酸钠显着提高湘云鲫肠道组织PepT1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效应。丁酸钠调节湘云鲫肠道组织APN表达特征是先下调后上调,调节GDH表达丰度特征是先上调后下调。7.研究了微生态制剂对湘云鲫生产性能和肠道GDH、APN和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湘云鲫基础饲料中添加O.0g/kg、0.1g/kg、和0.2g/kg,投喂56天,实验结束时,测定其生长性能和肠道APN、GDH、PepT1基因的表达丰度。结果表明0.1g/kg组湘云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极显着高于对组照(p<0.01),是对照组的1.47和1.22倍。最高剂量0.2g/kg湘云鲫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是对照组的1.41和1.18倍。微生态制剂显着调节湘云鲫肠道GDH、APN和PepT1基因的表达,3个基因的表达丰度均与肠道部位和剂量相关,这些研究成果将为解析饲料添加剂丁酸钠和微生态制剂多乐宝对湘云鲫的作用机理,以及湘云鲫饲料配方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宋灿[9](2012)在《不同倍性鲫鲤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文中提出通过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和鲤鱼(♂)(Cyprinus carpio L.)属间远缘杂交,在其后代成功培育出了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目前已繁殖了19代(F3-F21)。该群体两性可育,遗传性状稳定,为探讨鱼类多倍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研究模型,为多倍体进化的相关遗传和表观遗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以雄性异源四倍体鲫鲤与雌性二倍体日本白鲫(Carassius cuvieri)的倍性杂交形成了不育的三倍体湘云鲫。该三倍体、四倍体鱼的形成为开展不同倍性鱼的生物学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平台。不改变DNA序列而能影响生物体基因表达与表现型的表观遗传效应,对杂交多倍体生物的形成与进化适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最主要方式,进行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亲本,红鲫和鲤鱼的DNA甲基化研究,探讨异源四倍体鱼与亲本相比所发生的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甲基化水平增加或降低的程度,甲基化对相关序列的修饰等内容,有助于了解杂交四倍体鱼形成所经历的表观遗传效应。另外,在已有的有关不同倍性鱼育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两类旁分泌调节物质,活化素Activin及卵泡抑素Follistatin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为进一步从遗传学角度探讨三倍体湘云鲫不育和四倍体鲫鲤可育的机制奠定了基础。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方法分析了红鲫、鲤鱼和异源四倍体鲫鲤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根据条带的位置和有无情况,显示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甲基化条带呈4种不同模式:非甲基化(CCGG)模式;内胞嘧啶全甲基化(CmCGG)模式;外胞嘧啶半甲基化(mCCGG)模式;还有一种模式在MspI和HpaII的泳道中都没有条带,该位点上可能所有胞嘧啶都被甲基化,内胞嘧啶半甲基化或外胞嘧啶全甲基化,或表示生物体该处没有CCGG位点(遗传突变的结果)。2.对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共355组多态性条带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异源四倍体鲫鲤从双亲两方或一方继承的甲基化模式为61.69%,显示在鲫鲤系列中的甲基化水平主要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并维持了这些甲基化模式在四倍体世代间的稳定性。相对于亲本,四倍体鲫鲤CCGG位点上也发生了一定的甲基化模式变异,并且其甲基化程度升高的比例最高。甲基化地位统计的结果也反映出异源四倍体鲫鲤系列中所发生的甲基化修饰增多。3.选取了19个在异源四倍体鲫鲤及亲本中显示出甲基化模式变化的片段进行了测序,其中11个与斑马鱼或其他鱼类中的某些基因组区域具有相似性,主要包括与细胞代谢或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基因和少数重复序列。该结果说明DNA甲基化可能正是通过这些序列对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并进一步影响表现型。本论文首次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对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说明DNA甲基化参与了异源四倍体鱼基因组及基因序列调控,从而控制发育并有利于该杂交多倍体群体的稳定和进化。4.对不同倍性鲫鲤Follistatin基因和Activin βB基因cDNA全长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两基因氨基酸序列在鲤科鱼类或与其他脊椎动物的比较中相似性都比较高,说明Follistatin和Activin β B蛋白在蛋白功能与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该结果提示Follistatin和Activin在不同倍性鱼育性调控网络中的作用应该是通过转录水平和(或)转录后水平来行使的,可能与基因的剂量表达有关。
钟欢[10](2012)在《GH/IGF轴相关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表达及与生长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异源四倍体鲫鲤是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和湘江野鲤(Cyprinus carpio,(?))远源杂交获得的后代,是世界上首次获得的两性可育、遗传性状稳定的多倍体群体。用雄性异源四倍体鲫鲤与雌性二倍体日本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交配产生了不育的三倍体湘云鲫。三倍体湘云鲫具有多种优势,如性腺不育、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的获得为不同倍性鱼生物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平台。鱼类的生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众多激素的调节。其中GH/IGF轴在鱼类的生长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H/IGF轴主要包括有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GH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GHR结合,启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机制,促进IGF-1的表达。IGF-1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机体组织,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本研究首次系统地分析了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的GH/IGF轴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三倍体湘云鲫的快速生长提供了重要的内分泌调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克隆得到了不同倍性鱼的GH、GHR和IGF-1基因的cDNA序列。所得到的GH、GHR和IGF-1的氨基酸序列均含有其保守的结构,如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N-糖基化位点等。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得到的相关基因的序列与鱼类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与哺乳动物的相似性较低。构建的进化树也显示出与鱼类的高度相似性。这些结果表明,GH、GHR以及IGF-1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是相对保守的。2)比较研究了GH、GHR和IGF-1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GH只在垂体中特异表达,而GHR和IGF-1是广泛性表达的基因,在研究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垂体中的GH、肝脏中的GHR,肝脏和肌肉中的IGF-1在三倍体湘云鲫的表达量显着地高于二倍体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GH/IGF轴相关基因在三倍体湘云鲫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其快速生长的原因之一。3)分析了GH/IGF轴相关基因在不同温度和营养条件下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表达情况。在不同倍性鲫鲤中,在各个温度梯度下,三倍体湘云鲫中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二倍体红鲫的表达量。但在同一种鱼中,不同的温度对于GH、GHR和IGF-1的表达影响不大,各个基因的表达没有显着的变化。处于禁食状态下的实验鱼,GH、GHR和IGF-1的表达量比喂食状态下的表达量低。但不管在禁食状态还是喂食状态下,三倍体湘云鲫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二倍体红鲫的表达量。这些结果说明,三倍体湘云鲫GH/IGF轴相关基因的高表达并不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而是由自身的遗传特征导致的。4)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了IGF-1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卵巢中的表达和定位分析,并研究了hCG和E2对卵巢和肝脏中IGF-1基因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湘云鲫卵巢中的IGF-1mRNA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二倍体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的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显示,IGF-1蛋白表达于早期卵母细胞、颗粒细胞、滤泡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的放射膜的外层细胞。体内注射实验证明,hCG和E2能够抑制卵巢和肝脏中IGF-1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三倍体湘云鲫HPG轴基因表达紊乱,不能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不能正常抑制IGF-1的表达,导致了三倍体湘云鲫卵巢和肝脏中的IGF-1表达的上升。5)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了不同倍性鲫鲤的IGF-2基因,并对IGF-2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IGF-2基因均含有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序列比对发现所得到的IGF-2基因与鲤科鱼类的IGF-2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与哺乳动物的相似性较低。IGF-2是广泛性表达的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繁殖季节,三倍体湘云鲫的表达量高于二倍体红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而在非繁殖季节,IGF-2基因的表达在三种鱼之间没有显着的差异性,说明IGF-2基因与在三倍体湘云鲫的快速生长有着正相关性。综上所述,三倍体湘云鲫垂体中高比例的STH细胞,导致垂体中GH的表达量上升,从而导致肝脏中GHR的表达量上升,最终导致肝脏和肌肉中的IGF-1基因的高表达,促进了三倍体的快速生长;另外,三倍体湘云鲫HPG轴相关基因表达紊乱,不能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不能正常抑制IGF-1的表达,导致IGF-1表达的上升,可能导致三倍体湘云鲫的快速生长。
二、三倍体鲫鱼——异源四倍体鲫鲤 (♂ )×金鱼 (♀ )(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倍体鲫鱼——异源四倍体鲫鲤 (♂ )×金鱼 (♀ )(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倍性鲫鲤性腺发育相关基因和miRNAs的鉴定及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及文章综述 |
1.1 远缘杂交概述 |
1.2 鱼类远缘杂交的概述 |
1.2.1 多倍体综述 |
1.3 鱼类性腺发育及相关基因研究 |
1.3.1 精子的形成与发生 |
1.3.2 卵巢的发育过程 |
1.3.3 DNAH的研究进展 |
1.3.4 IFT的研究进展 |
1.4 miRNA研究进展 |
1.4.1 miRNA概述 |
1.4.2 miRNA的作用机制 |
1.4.3 动物siRNA与miRNA的比较 |
1.4.4 miRNA的研究进展 |
1.4.5 miRNA在鱼类中的研究 |
1.5 本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Dnah3基因部分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
2.1 实验材料 |
2.1.1 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Total RNA提取 |
2.2.2 反转录cDNA |
2.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2.4 Dnah3基因中间片段的获得及验证 |
2.2.5 Dnah3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2.2.6 Dnah3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 |
2.2.7 结果和分析 |
第三章 Ift57基因部分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Total RNA提取 |
3.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3.2.3 Ift57基因中间片段的获得及验证 |
3.2.4 Ift57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3.2.5 Ift57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 |
3.2.6 结果和分析 |
第四章 不同倍性鲫鲤卵巢miRNA的文库构建及表达分析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建库及测序 |
4.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miRNA文库的一般描述 |
4.3.2 不同miRNAs的鉴定 |
4.3.3 miRNAs的差异表达比较分析 |
4.3.4 靶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 |
第五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不同倍性鲫鲤精巢microRNA文库的构建及育性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及文章综述 |
1.1 鱼类远缘杂交 |
1.1.1 鱼类远缘杂交概况 |
1.1.2 三倍体鱼的育性研究进展 |
1.2 microRNA研究进展 |
1.2.1 microRNA的发现和结构特征 |
1.2.2 microRNA的产生机制和作用机理 |
1.2.3 鱼类microRNA的研究 |
1.3 kisspeptin的研究进展 |
1.3.1 kisspeptin的发现 |
1.3.2 Kisspeptin与鱼类生殖内分泌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倍性鲫鲤精巢microRNA文库的构建 |
2.1 实验材料 |
2.2 建库测序 |
2.2.1 Total RNA提取 |
2.2.2 建库测序 |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过程 |
2.4 数据结果与分析 |
2.4.1 测序数据与质量评估 |
2.4.2 参考序列比对与sRNA的分类注释 |
2.4.3 miRNA表达及差异分析 |
2.4.4 差异显着的miRNA靶基因预测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2.5.1 实验材料和totalRNA提取 |
2.5.2 cDNA合成 |
2.5.3 引物合成 |
2.5.4 qRT-PCR反应 |
2.5.5 实验结果 |
第三章 kiss基因部分cDNA克隆及组织差异表达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TotalRNA提取 |
3.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3.2.3 引物设计以及cDNA编码区中间部分的获得 |
3.2.4 PCR产物的分离、回收和纯化 |
3.2.5 连接和转化 |
3.2.6 kiss1、kiss2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 |
3.3 结果和分析 |
3.3.1 测序结果分析 |
3.3.2 kiss1、kiss2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差异结果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3)鱼类遗传育种中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鱼类遗传育种技术 |
1.1 选择育种技术 |
1.2 性状整合育种技术 |
1.3 性状改造育种技术 |
2 鱼类遗传育种的不足和展望 |
(4)Cyp19a1a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鱼类性类固醇激素概述 |
1.2 鱼类性类固醇激素生成途径 |
1.2.1 鱼类性类固醇激素 |
1.2.2 内分泌调控硬骨鱼类配子形成 |
1.3 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CYP19)研究进展 |
1.3.1 芳香化酶表达 |
1.4 Cyp19a1a基因的研究进展和意义 |
1.4.1 Cyp19a1a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2 Cyp19a1a基因的功能 |
1.4.3 Cyp19a1a基因在硬骨鱼类中的分布 |
1.5 异源四倍体鲫鲤与三倍体湘云鲫的产生、特性及意义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倍性鲫鲤cyp19a1a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3'RACE扩增 |
2.1.4 cDNA 5'末端的分离 |
2.1.5 序列的拼接 |
2.1.6 序列比对及进化树的构建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Cyp19a1a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差异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Cyp19a1a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 |
第四章 不同倍性鲫鲤cyp19a1a基因在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表达差异分析 |
4.1 Real-time PCR分析 |
4.1.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Westernblot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撰写、发表的主要论文 |
致谢 |
(5)转基因三倍体鲤鱼性腺败育及快速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转基因鱼的产生、发展及概况 |
1.1.1 转基因技术的产生 |
1.1.2 常用的转基因技术 |
1.1.3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鱼中的构建 |
1.1.4 外源基因在鱼类中的整合及表达 |
1.1.5 转基因与鱼类育种 |
1.2 异源四倍体鲫鲤和转基因三倍体鲤鱼的形成及特征 |
1.2.1 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形成及其特征 |
1.2.2 转基因三倍体鲤鱼的形成及其特征 |
1.2.3 异源四倍体鲫鲤、转基因三倍体鲤鱼获得的生物学意义 |
1.3 生长激素的相关研究 |
1.3.1 GH的生理功能及其分布 |
1.3.2 GH的内分泌调控机制 |
1.4 GTH的相关研究 |
1.4.1 GTH的生理功能 |
1.4.2 GTH的内分泌调控 |
1.5 生长激素与促性腺激素之间的反馈调控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转基因三倍体鲤鱼的形成及鉴定 |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转基因三倍体鲤鱼的形成 |
2.1.3 总DNA的提取 |
2.1.4 转基因三倍体鲤鱼的检测 |
2.1.5 PCR产物分离、回收及纯化 |
2.1.6 连接 |
2.1.7 转化并测序 |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多倍体鱼GTHβ亚基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2.1 原核表达结果 |
3.2.2 Western-blot检测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GTHβ亚基在不同倍性鲫鲤中表达差异分析 |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2 实验结果 |
4.2.1 FSHβ、LHβ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
4.2.2 GTHβ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中表达量差异分析 |
4.2.3 促性腺激素(GTH)在不同倍性鲫鲤中激素表达量差异分析 |
4.3 讨论 |
第五章 GH在不同倍性鲫鲤中表达差异分析 |
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方法 |
5.2 实验结果 |
5.2.1 GH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
5.2.2 GH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中表达量差异分析 |
5.2.3 生长激素(GH)在不同倍性鲫鲤中激素表达量差异分析 |
5.3 讨论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博士学习期间撰写、发表的主要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6)不同倍性鱼HPG轴生殖基因的表达及性别决定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异源四倍体鲫鲤及三倍体鱼的形成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
1.1 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形成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
1.2 三倍体鱼的形成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
1.3 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鱼获得的生物学意义 |
2. 四倍体鲫鲂及三倍体鲫鲂的形成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
2.1 四倍体鲫鲂和三倍体鲫鲂的形成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
2.2 四倍体鲫鲂、三倍体鲫鲂获得的生物学意义 |
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研究进展 |
3.1 GnRH的结构 |
3.2 GnRH的生物学功能 |
3.3 GnRH与GnRH受体的作用机制 |
4. 促黄体激素的研究进展 |
4.1 LH的分子结构及LH受体 |
4.2 LH的生物学功能 |
5. 促卵泡激素的研究进展 |
5.1 FSH的分子结构 |
5.2 FSH的生物学功能 |
5.3 FSH受体及作用机制 |
6. 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
7. 性腺发育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的研究进展 |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倍性鲫鲤GnRH2内含子序列的克隆及遗传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不同倍性鱼GnRH2核基因的克隆结果 |
2.2 不同倍性鱼GnRH2基因的内含子序列结果 |
2.3 同源性分析 |
2.4 进化树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GnRH2在不同倍性鲫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GnRH2基因在四倍体鱼不同组织中的mRNA水平的表达 |
2.2 GnRH2基因在四倍体鱼不同组织中的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
2.3 GnRH2基因在不同倍性鱼中的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
3. 讨论 |
第四章 GnRH2在不同倍性鲫鲂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GnRH2基因在四倍体鱼不同组织中的mRNA水平的表达 |
2.2 GnRH2基因在四倍体鱼不同组织中的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
2.3 GnRH2基因在不同倍性鱼中的mRNA水平的表达 |
2.4 GnRH2基因在不同倍性鱼中的蛋白水平的表达 |
3. 讨论 |
第五章 LHβ在四倍体鲫鲤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LHβ基因在四倍体鱼不同组织中的mRNA水平的表达 |
2.2 LHβ基因在四倍体鱼不同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 |
2.3 LHβ基因在四倍体鱼不同发育时期中mRNA水平的表达 |
3. 讨论 |
第六章 FSHβ在四倍体鲫鲤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差异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FSHβ基因在四倍体鱼不同发育时期中mRNA水平的表达 |
2.2 FSHβ基因在四倍体鱼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蛋白水平的表达 |
3. 讨论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硕博学习期间撰写、发表的主要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7)不同倍性鱼肌间骨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测量、计数、拍X光片 |
1.3 肌间骨的解剖和形态观察 |
2 结果 |
2.1 不同鱼的总肌间骨数目比较 |
2.2 肌间骨形态比较 |
2.3 肌间骨在不同部位的分布 |
3 讨论 |
3.1 不同倍性鱼总肌间骨数目的比较 |
3.2 不同倍性鱼肌间骨形态 |
3.3 肌间骨在不同部位的分布 |
3.4 肌间骨研究的意义、前景与展望 |
(8)不同倍性鲫鲤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不同倍性鲫鲤 |
1.2.1 异源四倍体鲫鲤 |
1.2.2 三倍体湘云鲫 |
1.2.3 新型三倍体鲫鱼的产生及生物学特性 |
1.2.4 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获得的生物学意义 |
1.3 氨肽酶基因的研究 |
1.3.1 氨肽酶的结构 |
1.3.2 氨肽酶APN在动物组织中的分布特点 |
1.3.3 动物肠道氨肽酶APN的相关研究 |
1.4 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相关研究 |
1.4.1 小肽转运载体的发现和在动物中的组织分布 |
1.4.2 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研究 |
1.4.3 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调控因素 |
1.4.4 研究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科学意义及其前景的展望 |
1.5 谷氨酸脱氢酶的相关研究 |
1.5.1 谷氨酸脱氢酶基因克隆 |
1.5.2 谷氨酸脱氢酶影响氮代谢的作用机理 |
1.5.3 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调控 |
第二章 不同倍性鲫鲤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不同倍性鲫鲤APN序列分析 |
2.2.2 APN系统进化分析 |
2.2.3 不同倍鲫鲤APN胚胎发育的表达模式 |
2.2.4 三倍体湘云鲫APN基因在成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不同倍性鲫鲤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不同倍性鲫鲤PepT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3.2.2 不同倍性鲫鲤和其它物种PepT1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3.2.3 PepT1基因在不同倍鲫鲤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模式 |
3.2.4 PepT1基因在三倍体湘云鲫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不同倍性鲫鲤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不同倍性鲫鲤GDH基因的序列分析 |
4.2.2 GDH系统进化分析 |
4.2.3 不同倍性鲫鲤GDH的组织表达模式 |
4.2.4 不同倍性鲫鲤GDH胚胎发育的表达模式 |
4.2.5 不同倍性鱼GDH在成体中表达差异分析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五章 不同倍性鲫鲤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APN、PepT1、GDH基因的表达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饲料 |
5.1.2 饲喂与管理 |
5.1.3 取样 |
5.1.4 肠道PepT1、APN和肝脏GDH mRNA测定 |
5.1.5 计算公式和数据统计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倍性鲫鲤生长性能的比较 |
5.2.2 不同倍性鲫鲤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5.2.3 不同倍性鲫鲤APN、PepT1和GDH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
5.3 讨论 |
5.4 结论 |
第六章 湘云鲫肠道APN、PepT1、GDH基因表达对蛋白质营养的响应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实验饲料 |
6.1.2 饲喂与养殖管理 |
6.1.3 取样 |
6.1.4 肠道PepT1、APN、GDH mRNA测定 |
6.1.5 计算公式和数据统计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湘云鲫肠道APN基因的表达对蛋白质营养的响应 |
6.2.2 湘云鲫肠道PepT1基因的表达对蛋白质营养的响应 |
6.2.3 湘云鲫肠道GDH基因的表达对蛋白质营养的响应 |
6.3 讨论 |
6.4 结论 |
第七章 丁酸钠对湘云鲫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GDH、APN、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实验饲料 |
7.1.2 动物饲养与管理 |
7.1.3 取样 |
7.1.4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7.1.5 肠道PepT1、APN、GDH mRNA测定 |
7.1.6 计算公式和数据统计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丁酸钠对湘云鲫生产性能的影响 |
7.2.2 丁酸钠对湘云鲫血清蛋白代谢的影响 |
7.2.3 丁酸钠对湘云鲫肠道PepT1、APN和GDH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7.3 讨论 |
7.4 结论 |
第八章 微生态制剂对湘云鲫生长、肠道GDH、APN、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实验饲料 |
8.1.2 动物饲养与管理 |
8.1.3 取样 |
8.1.4 湘云鲫肠道PepT1、APN和GDH mRNA测定 |
8.1.5 计算公式和数据统计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微生态制剂多乐宝对湘云鲫生长和形态指标的影响 |
8.2.2 微生态制剂多乐宝对湘云鲫肠道GDH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8.2.3 微生态制剂多乐宝对湘云鲫肠段不同部位APN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8.2.4 微生态制剂多乐宝对湘云鲫肠段不同部位PepT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8.3 讨论 |
8.4 结论 |
综合结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及承担的科研课题 |
致谢 |
(9)不同倍性鲫鲤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及文献综述 |
1.1 异源四倍体鲫鲤体系及三倍体湘云鲫 |
1.1.1 异源四倍体鲫鲤体系及三倍体湘云鲫的产生及生物学特性 |
1.1.2 异源四倍体鲫鲤体系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 |
1.1.3 异源四倍体鲫鲤及三倍体湘云鲫育性的相关研究 |
1.2 表观遗传及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
1.2.1 杂交、多倍化与表观遗传 |
1.2.2 相关表观遗传的研究 |
1.2.3 有关DNA甲基化的研究 |
1.2.4 MSAP |
1.3 Activin及Follistatin的研究进展 |
1.3.1 Activin及Follistatin的分子结构 |
1.3.2 Activin及Follistatin的作用机制 |
1.3.3 Activin及Follistatin的生物学功能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MSAP方法对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亲本DNA甲基化的分析与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基因组DNA提取 |
2.1.3 双酶切反应及接头连接 |
2.1.4 预扩增PCR与选择性PCR |
2.1.5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数据统计 |
2.1.6 甲基化片段测序 |
2.2 结果及分析 |
2.2.1 MSAP结果的一般分析 |
2.2.2 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分类 |
2.2.3 胞嘧啶甲基化状态的比较 |
2.2.4 多态片段测序的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Activin及Follistatin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的克隆及遗传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总RNA提取 |
3.1.3 引物设计与RT-PCR |
3.1.4 Follistatin基因cDNA全长克隆 |
3.1.5 ActivinβB基因cDNA全长克隆 |
3.1.6 ActivinβA基因cDNA编码区部分片段的克隆 |
3.1.7 序列拼接和同源性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Follistatin基因的获得与拼接、同源性分析 |
3.2.2 ActivinβB基因的获得与拼接、同源性分析 |
3.2.3 ActivinβA基因编码区部分序列的获得 |
3.3 讨论 |
第四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学习期间撰写、发表的主要论文 |
致谢 |
(10)GH/IGF轴相关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表达及与生长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的形成与特征 |
1.1.1 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形成及其特征 |
1.1.2 三倍体湘云鲫的形成及其特征 |
1.1.3 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获得的生物学意义 |
1.2 GH/IGF轴在鱼类生长中的研究进展 |
1.2.1 鱼类生长的研究 |
1.2.2 GH/IGF轴的组成 |
1.2.3 GH/IGF轴的生理作用 |
1.3 生长激素的研究进展 |
1.3.1 GH的结构特征 |
1.3.2 GH的分布以及生理功能 |
1.3.3 GH的内分泌调控 |
1.4 GHR的分子特征及其生理作用 |
1.4.1 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的结构 |
1.4.2 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的信号调控 |
1.4.3 GHR的内分泌调节 |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研究进展 |
1.5.1 IGF-1的分子结构 |
1.5.2 IGF-1基因的功能 |
1.6 环境因素对GH/IGF轴的分泌调控 |
1.6.1 营养调节 |
1.6.2 温度和季节调节 |
1.7 IGF-2的研究进展 |
1.7.1 IGF-2基因的结构 |
1.7.2 IGF-2基因的功能 |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倍性鲫鲤GH/IGF轴相关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不同倍性鱼GH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同源性分析 |
2.2.2 不同倍性鱼GHR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同源性分析 |
2.2.3 不同倍性鱼IGF-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同源性分析 |
2.2.4 进化树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倍性鱼GH/IGF轴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2.1 GH、GHR和IGF-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RT-PCR |
3.2.2 不同倍性鱼GH、GHR和IGF-1基因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中的表达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倍性鱼GH/IGF轴相关基因在不同环境中的表达分析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2 实验结果 |
4.2.1 GH/IGF轴相关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达模式 |
4.2.2 GH/IGF轴相关基因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表达差异 |
4.3 讨论 |
第五章 IGF-1基因在不同倍性鱼卵巢中的表达分析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方法 |
5.2 实验结果 |
5.2.1 IGF-1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的卵巢中的表达情况 |
5.2.2 不同倍性鱼卵巢的组织切片结构 |
5.2.3 IGF-1蛋白在不同倍性鲫鲤的卵巢中的定位表达情况 |
5.2.4 hCG和E2对性腺中IGF-1基因的表达调控 |
5.2.5 hCG和E2对肝脏中IGF-1基因的表达调控 |
5.3 讨论 |
第六章 IGF-2在不同倍性鱼中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6.1.1 实验材料 |
6.1.2 实验方法 |
6.2 实验结果 |
6.2.1 不同倍性鲫鲤鱼的IGF-2基因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
6.2.2 同源性分析 |
6.2.3 系统进化树的分析 |
6.2.4 IGF-2基因在不同倍性鱼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图谱 |
6.2.5 Real-time PCR分析IGF-2基因在不同倍性鱼肝脏中的表达差异 |
6.3 讨论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实验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主要生物信息学软件 |
博士学习期间撰写、发表的主要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四、三倍体鲫鱼——异源四倍体鲫鲤 (♂ )×金鱼 (♀ )(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倍性鲫鲤性腺发育相关基因和miRNAs的鉴定及功能分析[D]. 罗觅.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2]不同倍性鲫鲤精巢microRNA文库的构建及育性相关性研究[D]. 陈婕.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3)
- [3]鱼类遗传育种中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徐康,段巍,肖军,陶敏,张纯,刘筠,刘少军.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12)
- [4]Cyp19a1a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研究[D]. 张卓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8)
- [5]转基因三倍体鲤鱼性腺败育及快速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D]. 于凡.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3)
- [6]不同倍性鱼HPG轴生殖基因的表达及性别决定的机制研究[D]. 王道.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1)
- [7]不同倍性鱼肌间骨的比较分析[J]. 黎玲,钟泽州,曾鸣,刘少军,周毅,肖军,王军,刘筠.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03)
- [8]不同倍性鲫鲤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刘臻. 湖南师范大学, 2012(11)
- [9]不同倍性鲫鲤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D]. 宋灿.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10]GH/IGF轴相关基因在不同倍性鲫鲤中的表达及与生长的相关性研究[D]. 钟欢. 湖南师范大学, 2012(11)